純度與粒度:碳酸氫鈉(NaHCO?)純度需≥95%,粒度控制在20~25μm(D50),過粗影響反應效率,過細易揚塵。
干燥儲存:脫硫劑需防潮密封儲存,避免吸濕結塊導致噴射堵塞。
活化處理:部分工藝需對NaHCO?進行高溫活化(熱解為Na?CO?),需控制活化溫度(通常150~200℃)。
噴射位置:選擇煙氣溫度≥140℃的管道或反應器區域(最佳140~180℃),確保NaHCO?充分分解。
均勻噴射:采用多點噴射或旋流噴嘴,避免局部濃度過高或過低。
流量匹配:根據SO?濃度動態調節脫硫劑投加量(通常摩爾比1.5~2.0:1),過量會導致浪費和粉塵負荷增加。
溫度控制:煙氣溫度低于140℃時反應效率驟降,高于300℃可能燒結脫硫劑,需通過余熱鍋爐或換熱器調節。
停留時間:確保煙氣與脫硫劑接觸時間≥1秒,必要時延長反應管道或增設靜態混合器。
氧含量:適量氧氣(O?>5%)可促進SO?氧化為SO?,提高反應效率。
除塵設備:反應產物(Na?SO?/Na?SO?等)需通過高效布袋除塵器捕集,避免排放超標。
廢渣處理:脫硫副產物需檢測重金屬等污染物,合規處置或資源化利用(如建材添加劑)。
防爆措施:粉塵濃度需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NaHCO?粉塵爆炸下限約50g/m3),設備接地防靜電。
NO?控制:高溫下NaHCO?可能與NO?反應生成NO,需配合SNCR/SCR脫硝。
CO?排放:每脫除1噸SO?約釋放0.6噸CO?,需核算碳減排指標。
管道防堵:定期清理噴射器及反應器積灰,尤其停機時需徹底吹掃。
濾袋維護:選擇耐堿濾料(如PTFE),防止脫硫產物板結糊袋。
在線監測:實時監控SO?排放、壓差、溫度等參數,聯動調節噴射量。
通過精細化控制,SDS干法脫硫可實現SO?排放<50mg/m3,適合中小鍋爐、焦爐、垃圾焚燒等場景,兼具投資低、占地小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