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關總署2月8日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下降3.2%;進口0.86萬億元,下降19...
海關總署2月8日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下降3.2%;進口0.86萬億元,下降19.7%。進出口增速均低于市場預期。然而,在進出口整體增長放緩的同時,1月份貿易順差卻高達3669億元(約合600億美元),擴大87.5%。
這一“衰退式貿易順差”在業內人士看來,顯示了外需不振但內需更為疲弱的危險信號。
受制于全球經濟復蘇不濟的現狀,近日召開的2015年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高層坦言2015年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復雜嚴峻。
“悲觀”的高順差
1月出口同比下降3.2%,對歐洲、日本出口同比均負增長。“主因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全球央行大放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攀升。”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李奇霖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進口下降是因為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總需求疲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進口遭遇量價“雙殺”。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這些引起外貿形勢波動的因素指向了當前宏觀經濟所處的困境:“全球經濟較弱出口拉動有限,同時國內投資疲弱,內需不足。”
這一形勢也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進出口增長頹勢的延續: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同比增長2.3%。按美元計增長3.4%,低于全年7.5%外貿增長目標。
在出口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單月創下近6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則提示了國內實體經濟和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嚴峻形勢。
“貿易順差擴張是因為國內經濟下行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總需求疲弱不改,企業難有補庫存動力。而時逢各國央行大放水,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人民幣對美元之外的貨幣被動走強。”基于這一判斷,李奇霖預計,衰退式貿易順差還將延續。
澳大利亞央行在2月3日宣布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2.25%,為自2013年8月以來的首次降息,澳元應聲下跌。而僅在1月份,印度、埃及、加拿大、丹麥、俄羅斯等主要經濟體陸續降息,來應對需求疲弱并提振經濟。
“2月份貿易數據的表現可能與1月份大不相同,因為春節效應產生的影響將正好相反。我們預計進出口增速都將重歸正值區間,同時貿易順差水平可能明顯下降。”對于2月份外貿形勢,高盛高華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宋宇發給記者的分析中稱。
宏源證券分析師孫海琳表示,2015年進出口驅動力主要來自美國經濟的穩步復蘇,但外貿比較優勢的削弱、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加大和新興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都將給進出口帶來抑制。
對于2015年可能面臨的內外困局,據媒體報道,中國商務部將2015年貿易增長目標由2014年的7.5%下調至6%。
海關總署公布的1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8.6,較2014年12月下滑1.5,同時也是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這預示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初我國出口仍然面臨下行壓力。
人民幣波動影響出口
宏觀數據盡管只是百分之幾的波動,但企業已經感受到了形勢的嚴峻。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課題組進行的企業問卷調查顯示,2014年10月份和2013年10月份調查結果相比,企業手中訂單的情況確實不能令人樂觀。2015年企業的訂單略有下降。六個月以上的訂單明顯減少,三至六個月訂單有所增加。在一定意義上表明,企業的出口訂單不夠穩定,企業的訂單期限長才能證明未來出口需求是相對穩定的。
而影響訂單的因素中,匯率變動預期最為關鍵。
以盧布為例,2014年12月15日和16日,盧布累計暴跌25%。義烏檢驗檢疫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1月到12月24日,義烏通過市場采購出口到俄羅斯的商品共計151批,貨值500多萬元,其中批次同比下降了10.1%。
而自年初起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地緣政治爭端不斷。受此影響,國內最主要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市,2014年1月~11月期間出口俄羅斯28.1億元,增長6.9%,遠遠低于義烏市出口24.8%的平均增速。而11月當月,義烏市出口俄羅斯1.8億元,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16.3%。
廣東東莞市茶山百樂玩具廠負責人陸利明就對俄羅斯未來經濟形勢表現出擔憂。他對記者表示,我們現在有個比較穩定的俄羅斯客戶,如果俄羅斯經濟持續下滑,則可能會影響俄羅斯對玩具的需求,因而影響到訂單。
可預見,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將對出口形勢有重要的影響。
“ 預計美元整體會偏強,所以人民幣匯率對國內出口商壓力會相對偏弱。也就是,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利于向美國出口的外貿企業。”中國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外匯專家王洋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一傾向在1月份的海關出口國別數據中也有所體現:1月份,出口對美國、東盟增長,但對歐盟、日本則分別下降了4.4%和20.4%。但對美國出口2161.6億元,增長4.9%。
根據貿易類型的不同,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國將會受到沖擊,如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等,而價格回落態勢持續,也將導致歐元區遭遇進一步通縮的風險。考慮到這些國家亦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今年出口形勢可能更加嚴峻。”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稱。
輸出資本正當時
盡管實物出口不盡樂觀,但在資本出口上,卻迎來了好時候。
剛剛過去的2014年,中國的對外投資首次突破了千億元,并且超過引入外資成為了資本凈輸出國。而包括獵豹移動、新浪微博與京東商城等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以及萬達集團等企業頻頻并購和購進海外資產,都顯示了中國資本輸出全球的強烈意愿。
“由于國內經濟放緩導致投資的速度有所放緩,但是中國公司在海外投資力度卻越來越大,而且投資的范圍越來越廣闊。”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表示。
監管層也在有意識為資本的輸出創造空間。
2014年政府宣布在境外企業投資只有涉及敏感的國家行業和地區時才審批,對整個考核已經放寬,境外投資已從核準制轉為備案制,此舉也推進中國公司在海外的投資。有資料顯示,過去數月,中國已與12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包括瑞士,新西蘭和東南亞國家協會,并與澳大利亞和韓國于2014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也會推進整個區域貿易的協定,包括東盟+3(中日韓)與亞太自由貿易區。同時,這些協定也更便于中國和伙伴國家間的跨境投資。從資本輸出角度來看,預計未來中國公司在海外投資力度會加大,范圍也會擴大。投資會由過去的礦產、能源等領域轉向投資技術、金融以及各種各樣品牌的行業。海外投資區域上不僅包括新興市場,還包括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市場,中國將來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之一。”李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