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18日,國家發改委舉行媒體通氣會,宣布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下降0.7元/立方米,11月20日執行。
11月18日,國家發改委舉行媒體通氣會,宣布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下降0.7元/立方米,11月20日執行。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價格,并進一步提高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程度,有助于減輕下游用氣行業負擔、促進經濟增長。
減輕負擔 有助環保
通知決定,將非居民用氣最高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并由現行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降低后的門站價格作為基準門站價格,供需雙方可在上浮20%、下調不限的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這一協商定價機制將于自2016年11月20日起實施。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此舉對于減輕下游用氣行業負擔、促進經濟增長,將起到重要作用。”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說。據悉,如按每立方米降低0.7元、政府管理價格的非居民用氣600多億立方米測算,每年可直接減輕下游工業、發電、集中供熱、出租車以及商業、服務業等用氣行業企業負擔430億元以上。
“如果考慮政府管理價格的天然氣價格降低,對市場化定價天然氣的帶動影響,則占國內消費總量80%左右的非居民用氣價格都有望降低,可更大程度地減輕下游行業企業負擔。同時,氣價降低也有利于天然氣清潔能源推廣利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環境保護。”許昆林說。
時機有利 激發活力
近年來,國家加快了天然氣價格改革步伐。按照2013年確定的“三步走”改革計劃,今年4月1日如期實現存量氣與增量氣價格并軌,非居民用氣價格全面理順,同時試點放開了直供用戶用氣價格。許昆林表示,國家抓住當前有利時機較大幅度降低非居民用氣價格,將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
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認為,“當前有利時機”,主要來自于國際國內天然氣供求格局以及價格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首先是能源價格的持續下行,為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二是天然氣供需總體寬松,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競爭加劇。此外,近年來國內頁巖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價格逐步實現由市場形成,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直供用戶用氣價格放開后,市場運行平穩,為深化改革積累了經驗。”韓曉平說。
許昆林說:“本次改革意味著進一步放松價格管制,增加價格彈性,留給供需雙方更多自主協商價格的空間,進而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公平競爭。”不過,許昆林同時指出,考慮到當前能源市場實際,上浮20%范圍內協商定價機制將在1年后實行。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院經濟所研究員姜潤宇看來,除放松價格管制外,推動天然氣市場建設也是此次改革的重要內容。他表示,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全面市場化,天然氣市場建設不僅有利于盡早形成公平合理的天然氣市場價格,為全面放開天然氣價格創造條件,也有利于國內天然氣市場深度融入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