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據工信部7月19日消息,7月18日至19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據工信部7月19日消息,7月18日至19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工業和信息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研討,并就落實中央專項巡視全面整改工作聽取了地方的意見和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要論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和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者緊緊相扣,既有戰略謀斷,又有方針指引,還有策略方法,共同構成了我們黨關于如何認識新階段的經濟、如何發展新階段的經濟、如何解決新階段經濟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系統化、體系化、理論化的科學認識,是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工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和主要受益方,信息通信領域也擔負著重要使命。全系統要認真貫徹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統籌五大政策支柱尤其是產業政策要準的重大要求,下大力氣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大任務,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打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戰。
會議強調,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著重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實施好中國制造2025,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構建以國家和省兩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的國家制造業創新體系,主攻行業關鍵共性技術供給。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打造“雙創”平臺,強化政策落實,促進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合作。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專項和優勢骨干企業,支持組建產業聯盟,在云計算與大數據、新一代信息網絡、智能硬件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標志性產品。培育壯大新經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以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制造模式為主要方向,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二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修復傳統發展動能。大力推進去產能,指導各地落實壓減過剩產能目標任務,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節能監察,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淘汰落后、違規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三個專項行動,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利用好專項建設基金和先進制造業投資基金,加快裝備、技術和產品服務升級。深入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扭轉“中國制造”廉價低質的形象。開展全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督查,推進降低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獲得感。
三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聯動,著力解決放權不同步、不協調、不到位問題,補齊事中事后監管短板,優化對企服務,提高制度供給的質量和水平。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性作用,推動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實施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加快出臺機械、汽車等重點行業分業施策指導性文件,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環保、國土、社保等政策的銜接配合,加快實施國家中小企業基金,積極推進產融合作。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在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產業合作等方面建設一批合作項目。
會議強調,要發揮需求的拉動作用,以需求的結構性升級帶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服務國家戰略目標為出發點,引導政府和社會投資向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薄弱環節傾斜。培育新能源汽車、鋼結構建筑、智慧家庭等高端、綠色、健康的消費需求。有效挖掘國際市場新需求,創新質量、品牌和服務,鞏固和厚植傳統比較優勢,培育新優勢、開拓新空間。
會議還通報了工業和信息化部接受中央專項巡視的有關情況,并就全面整改工作征求地方主管部門意見。苗圩強調,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中央第九輪巡視情況匯報時提出的總要求,堅定政治方向、堅持問題導向、堅守價值取向,結合“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加強思想政治和作風建設,抓好巡視全面整改工作。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發展平衡、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突破,在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上闖出一條路子。要著力提高干部隊伍推動發展的素養和能力,加強對充滿時代氣息的新技術、新業態的了解,開展精準化的相關業務培訓,努力提高駕馭現代經濟發展的本領。要強化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充分調動企業家、行業組織、創新人才、各級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過硬的工作作風,確保完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全年目標,推動供給側改革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