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制造業活動11月表現強勁,但外界擔憂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傾向保護主義,加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協議引發油價大漲,可能抑制未來的增長力道。亞洲及歐洲制造業活動普遍加速,...
全球制造業活動11月表現強勁,但外界擔憂美國新當選總統特朗普傾向保護主義,加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協議引發油價大漲,可能抑制未來的增長力道。亞洲及歐洲制造業活動普遍加速,美國制造業活動亦升至五個月高位。
但部份分析師警告,隨著各家央行龐大貨幣刺激措施所帶來的效應逐漸消退,制造業活動在11月可能已經觸頂。
“PMI數據的力道不太可能持續下去,因為這多半來自于先前刺激措施所帶來的效果,”Capital Economics的Julian Evans-Pritchard指出。
歐洲央行決策者下周開會時料將宣布延長資產購買計劃,即使歐元區制造業11月增長表現為2014年初以來最佳,且通脹壓力雖仍溫和,但有所升溫。
IHS Markit公布的歐元區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3.7,創下2014年1月以來高位,也與初值相符,高于10月的53.5。數字高于50表明制造業增長。
但英國制造業增長意外降溫,因工廠疲于應對公投退歐后英鎊大幅貶值造成的成本激增。英鎊貶值也未能像前幾個月那樣提升出口訂單。
英國11月Markit/CIPS制造業PMI從10月的54.2降至53.4,路透調查預估為升至54.5。
ING的James Smith指出,英國PMI數據仍高于脫歐公投剛結束時的低位,不過預計未來經濟環境將更加艱難。
“我們預計明年內需將大幅放緩,因英國脫歐后的不確定性令實質薪資下降和投資放緩,沖擊消費者支出,”他稱。
英國脫歐公投以來,經濟表現遠好于預期。但更大的考驗在明年,預計屆時通脹大幅上升,侵蝕家庭剛剛開始恢復的購買力。
油價上漲也將耗費更多資金。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三達成2008年以來首份減產協議后,原油價格飆升至六周高位。
亞洲的影響
中國大陸、臺灣和越南PMI上升,日本11月工廠活動雖然仍在擴張,但速度放緩。不過全球貿易前景的不確定性是亞洲這些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隱憂。
“我們還在觀望特朗普執政在貿易政策和貿易限制方面的影響,”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主管Louis Kuijs稱。
特朗普曾明確表示,他打算1月20日上任后即廢除一項亞太自由貿易協議,他在競選期間的保護主義言辭可能也預示著亞洲將面臨麻煩。
中國11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7,高于路透調查預估中值51.0,并創下2014年7月來最高點。
但分析師指出,中國制造業的出口訂單擴張乏力令人擔憂,暗示總體數據雖然增強,但只是源于房地產泡沫帶動的需求所產生的結果,而中國當局正在試圖遏制這種泡沫。
財新公布的非官方調查顯示,制造業活動增長更為溫和,或許是因為該調查側重于小型企業,而這類企業從政府支持經濟的政策中獲得的好處較少。
雖然日本的企業活動增長放慢,但衡量國內與國外需求的新訂單分項指數升至10個月高位。
亞洲其它地區制造業成長亦放緩。印度制造業PMI錄得2013年3月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分析師稱,這可能與總理莫迪下令廢除大額紙幣后需求下降有關。
周四公布的一項民間調查顯示,韓國11月制造業活動連續第四個月萎縮,出口訂單也下滑,不過速度較10月有所放緩,這凸顯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的復蘇脆弱。
馬來西亞PMI降至五個月低點,受生產和新訂單下滑拖累。馬幣(林吉特)因資本外流大幅走貶。
澳洲企業投資急劇下降,引出了上季度經濟出現大約六年來首次萎縮的現實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