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繼續呈現生產較快增長、效益逐步改善和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的良好格局。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一季度增長14.4%,二季度增長14%;出口交貨...
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繼續呈現生產較快增長、效益逐步改善和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的良好格局。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一季度增長14.4%,二季度增長14%;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9.1%;前5個月利潤增幅達到27.9%。
“從上半年的情況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良好,投資、消費、出口都保持著正常增長,并且增長動力依然強勁。因此,下半年工業經濟增長的態勢將保持一個總體良好的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總體運行態勢平穩據朱宏任介紹,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工業經濟仍然運行在平穩較快的增長區間。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輕、重工業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4.7%。2-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各月環比增速分別為1.04%、1.25%、1.06%、1.1%和1.48%。
工業品出口較快增長。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9.1%,比一季度減緩1.8個百分點。其中,4-6月各月分別增長20.1%、14.9%和16.3%。從主要出口行業看,輕工、紡織和機械產品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3.3%、20.6%和25.8%。企業效益水平逐步提升。前5個月,規模以上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上繳稅金同比分別增長27.9%和26.9%,其中規模以上中小型企業實現利潤1.2萬億元,上繳稅金6970億元,分別增長35.3%和31.9%。
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加大兼并重組力度,鋼鐵、汽車等規模經濟顯著行業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6個百分點。制造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4%、17.8%和17.3%,中西部地區增加值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進一步提高。轉型升級面臨挑戰“從總體上來看,今年上半年,工業增加值月環比數據在1.04%-1.48%之間,基本上處于正常波動范圍,沒有出現令人擔憂的大起大伏的局面。”朱宏任說,但是,當前工業經濟在整體保持平穩運行的同時,發展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面對當前的不少新情況、新變化,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面臨的環境將更加復雜。
一是企業經營內外部壓力加大。據介紹,目前企業生產成本在增加,上半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0.3%,其中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10.5%,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僅上漲7%。與此同時,企業用工成本上升,融資環境偏緊,部分地區電力供需缺口加大。
二是小型、微型企業遇到的困難會更加突出。“量大面廣的規模以下小型、微型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缺乏正常的融資渠道,對生產要素變化敏感,需要給予更多支持。”朱宏任說。三是節能減排形勢不容樂觀。朱宏任表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上半年能源消費增長較快,下半年完成全年節能減排任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四是結構調整難度加大。今年安排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任務的18個工業行業中,有10個行業目標比去年有較大增加,在人員安置、債務處置等方面面臨更大的難度和壓力,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
“總的來看,下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將仍然處在平穩增長的區間,但是要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項目標任務,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朱宏任表示,下半年總體的宏觀取向,是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更加注重針對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關鍵是防止苗頭性問題轉化為趨勢性問題,進而影響全局”。(李會 黃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