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聯合人民網近日發布的《失信被執行人排行榜》中,有33家陶瓷企業因欠賬登上失信黑榜,最高失信金額達1.1億元。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登上失信黑榜的陶瓷企業大多名不見經傳,在市...
最高人民法院聯合人民網近日發布的《失信被執行人排行榜》中,有33家陶瓷企業因欠賬登上失信黑榜,最高失信金額達1.1億元。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登上失信黑榜的陶瓷企業大多名不見經傳,在市場不太好的大環境下品牌沒有競爭優勢,而且面臨環保升級的資金壓力。業內專家預測,陶瓷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未來品牌企業將更有發展前景。事件:33家陶企登失信黑榜
隨著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聯合人民網發布的《失信被執行人排行榜》出爐,一大批有著不良誠信記錄的陶瓷企業也浮出水面。
8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失信被執行人排行榜》相關網頁下面的搜索欄查尋,共顯示有33家陶瓷企業出現欠賬不還的現象,其中福建的陶瓷企業占12家,山東的8家,廣東的7家,另有重慶、河南等地的不誠信陶瓷企業。在失信金額方面,排行榜上的都江堰市珠峰陶瓷有限公司在其“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一欄里的備注是“被執行人應向申請人支付1.1億元”,也就是說失信金額超過了1億元。長興縣方中耐火陶瓷有限公司、恩平市匯盈陶瓷工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也都因各種情況欠債數百萬元。
據悉,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法律意義上的“老賴”,一般是指在民商領域中的一類債務人,擁有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但是基于某種原因拒不償還全部或部分債務。從《失信被執行人排行榜》中可以查詢全國自然人和法人“老賴”的失信排行,對其失信金額、失信時間、失信次數等相關信息可進行詳細查閱。此次《失信被執行人排行榜》的發布,讓包括陶瓷企業在內的多個行業的失信企業曝光在人們面前。
分析:行業將迎來新洗牌
對于33家陶瓷企業登上失信黑榜,業內人士表示,這個現象很正常。陶瓷行業跟其他行業一樣,都會有因企業自身管理不善欠債的情況,但受到今年宏觀調控的影響,這種問題企業將越發凸顯,同時也預示著陶瓷行業將會出現批量倒閉現象。
北京商報記者在《失信被執行人排行榜》上發現,這33家失信陶瓷企業幾乎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幾乎見不到一個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對此,新中源陶瓷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曹文華認為,這些小企業出現欠債現象主要因為市場大環境不好,難以生存。另外,行業要求企業環保升級,無疑給小企業雪上加霜。“環保升級面臨增加幾百萬元的成本,對于陶瓷行業而言,一條生產線(窯爐)一啟動就很難停下來,再加上招工難,導致很多小企業虧本,所以欠下很多錢無法償還。”曹文華特別表示,對于陶瓷企業而言,資金實力是很關鍵的,一條生產線(窯爐)一年就要消耗上億元資金,一些企業動輒欠下成百萬上千萬元是很常見的。
業內人士表示,小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因自身問題面臨倒閉也會帶來其他惡性循環,如老板跑路、拖欠工薪等。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7月底僅一周內,全國各地就有多家陶瓷企業因無力償還債務遭遇停產危機,還有一些企業因欠款關停大量生產線,批量倒閉潮正向陶瓷行業襲來。
預測:陶瓷行業加速品牌化
相關人士預測,目前我國擁有幾千個陶瓷品牌,這在一個行業的競爭中是極其不正常的。隨著一批自身難保的小企業倒閉,一些大品牌也將逐漸顯示出優勢,整個陶瓷行業也將迎來新氣象,未來的發展態勢是品牌更具競爭力。
惠達陶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區營銷中心總經理杜國鋒表示,那么多小企業暴露問題登上失信黑榜,對于整個陶瓷行業未必是件壞事,這意味著陶瓷行業將會向品牌化發展,“每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將面臨洗牌,市場和消費者自然會淘汰一些品質無保障的品牌”。閩龍陶瓷總部基地董事長陳進林認為,小企業遭遇倒閉導致行業洗牌在陶瓷領域十分常見,幾乎每兩年都要洗一次,有時候連一個地區的品牌都會被其他地區的品牌洗掉,每年全國各地都會有一些小企業消失。
與小陶瓷企業相比,一些已在市場上站住腳的大品牌卻在同樣的大環境下顯示出逆勢增長的大好趨勢。據曹文華透露,截至2014年7月,新中源陶瓷銷量同比增長了24%,他認為這是大品牌帶來的優勢,“陶瓷行業是低附加值產業,門檻低,同質化競爭嚴重,提升品牌服務及個性化極其重要”。杜國鋒也認為,未來競爭是品牌化競爭,企業一是需要有好產品,二是要有好的渠道,缺一不可。陳進林則認為,陶瓷行業的品牌優勢會越來越凸顯,以前廠家很多,洗牌后廠家變得越來越少,品牌也相對集中了,品牌化將越發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