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環保部昨日宣布,將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此次強化督查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昨日,環保部在京召開視頻...
環保部昨日宣布,將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此次強化督查是環境保護有史以來,國家層面直接組織的最大規模行動。昨日,環保部在京召開視頻會議,對督查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同日,環保部發布2017年3月和第一季度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及排名情況。這也是環保部首次單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城市空氣質量狀況。
5600人對“2+26”城開展強化督查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昨日在會上表示,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行動以來,大氣污染惡化勢頭得到了一定遏制,各城市空氣質量同比均有所好轉。為繼續鞏固和擴大戰果,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保護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將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據介紹,此次強化督查主要對7個方面進行督查,包括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任務情況,固定污染源環保設施運行及達標排放情況,“高架源”自動監測設施安裝、聯網及運行情況,“散亂污”企業排查、取締情況,錯峰生產企業停產、限產措施執行情況,涉揮發性有機污染物企業治理設施安裝運行情況等。
首次發布京津冀及周邊28城空氣排名
同日,環保部還發布了2017年3月和第一季度京津冀及周邊區域“2+26”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及排名。據了解,這是環保部首次單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并對區域內“2+26”城市空氣質量進行排名。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第1季度“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103μg/m3,同比上升12.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20.7%,同比上升5.1個百分點。
據了解,“2+26”個城市均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城市間空氣質量關聯度較高,污染物相互傳輸,特別是通過高架源傳輸的污染物影響較大。今年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介紹,在京津冀及傳輸通道上共有1239家、2370個高架源,經過高架源排放的污染物從河北幾個小時就可以吹到北京。
■ 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
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保定、廊坊、滄州、衡水、邯鄲、邢臺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市,山東省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濟寧、菏澤市,河南省鄭州、新鄉、鶴壁、安陽、焦作、濮陽、開封市
■ 鏈接
為何啟動一年的強化督查?
大氣治理面臨如何將措施落到實處的最大難題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表示,政府壓力傳導不暢,環境監管存在盲區,污染企業主動治理差,特別是企業存在對付與僥幸心理。陳部長不打招呼突擊檢查燕山石化發現問題就很好地驗證了這點。目前大氣治理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將治理措施真正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這次大規模督查是在日常督查的基礎上加碼一年,層層傳導大氣污染防治壓力與動力,督政與督企并重,確保工作分工真正落地見效。持續一年的更大范圍強化督查,相信會取得更佳更持久的督促效果。
為何單獨發布“28城”排名?
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改善整個區域空氣質量
環保部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解釋說,京津冀是全國污染最重的區域,這“2+26”個城市均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污染程度高,大氣治理任務重,城市間空氣質量相互影響。單獨發布該區域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及排名,目的就是推進這些地方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從而改善整個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
吳季友還表示,單獨公布這“2+26”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和排名,不會影響此前一直公布的全國空氣質量狀況(338個地級市)和74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排名。
■ 解讀
京津冀持續重污染 環保部長帶隊督查
清明已過,京津冀重污染持續,包括北京在內超過14個城市啟動重污染橙色預警。近日,由環保部部長、副部長帶隊,環保部7個機動督查組持續對京津冀及周邊開展專項督查。4月4日,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帶隊來到燕山石化等單位,對北京房山區的重污染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現場督查。
據了解,部長帶隊督查并非首次。今年2月15日至3月18日,陳吉寧和另外幾位副部長帶隊,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6省(市)18個重點城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督查”。
環保部長親自帶隊督查有什么特殊含義?彭應登表示,無論從2017年大氣治理工作方案看,還是環保“十三五”規劃看,今年的治理力度都前所未有,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特別是靠近北京的地區,散煤治理力度“超出想象”,可見環保部門已將“壓力”轉化為“動力”。
對于治理措施是否落實,環保部是持質疑態度的。彭應登表示,所以,環保部在督查時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目的就是發現真實情況。此外,部長親自帶隊督查,無疑將給地方政府傳導更大的壓力,警示效果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