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鋼鐵工業起步時基礎薄弱,建國初期鋼產量只有16萬噸,就是今天一個小電爐一年的產量,而現在鋼產量已經達到了10億噸,是世界第一產鋼大國,這條道路十分不平坦。”近日,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的全國鋼鐵行業慶祝建黨100周年座談會上,上海市委原副書記、市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回顧了我國鋼鐵工業100年來的歷程,并對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面向未來,徐匡迪直言中國鋼鐵工業面臨巨大的環境問題挑戰,鋼鐵工業的領導和科技工作人員仍然任重道遠。他表示,從現實來看,鋼鐵工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一個有效技術方案,就是從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大力發展短流程煉鋼。
國資委行業協會商會黨建工作局副局長方長安在會上表示,黨中央提出要建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綠色低碳,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國鋼鐵行業在接下來一段時期要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做出更大的新的貢獻。
在自由交流發言環節,行業老領導、老專家、主要鋼鐵企業領導、優秀黨員和勞動模范代表做了發言,對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國家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鋼鐵行業取得的巨大進步進行了總結回顧,對當前行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剖析,對行業的健康發展持續繁榮提出了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