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等機構共同編撰發布《2010中國節能減排產業發展報告》,該報告對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在內的我國新興能源產業現狀數據進行了全面更新。除對太...
近日,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等機構共同編撰發布《2010中國節能減排產業發展報告》,該報告對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在內的我國新興能源產業現狀數據進行了全面更新。除對太陽能、核電、風電等數據進行了全面更新,對現狀進行了分析。 光伏產業:有產業,沒市場 在太陽能產業方面,報告統計顯示,中國多晶硅材料總產量已從2005年的30噸增加到2008年的近5000噸,產能從2005年不足200噸上升到2008年的6000噸以上,基本緩解了中國太陽能電池生產中多晶硅材料短缺的問題。在光伏電池生產方面,2007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首次超過德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在光伏制造方面,由于近幾年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迅速崛起,一直以美日德為主的世界光伏制造格局中,已逐漸出現了中國企業的身影。 但報告指出,與海外市場旺盛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有產業,沒市場”。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南都記者,我國光伏產業目前原料進口、產品出口,可謂兩頭在外,而污染最大的生產在國內。隨著我國光伏電站招標不斷擴容,國內需求加大,可望引導光伏產業應用于國內。 核電在建規模最大 中國是繼美國、英國、法國、前蘇聯、加拿大和瑞典之后,世界上第七個能自主設計和建造核電站的國家,但報告評論稱,我國核電的發展狀況與核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 報告稱,2007年,中國核電發電量和裝機容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92%和1.24%,在擁有核電的國家中是最低的。2008年全國核電總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是885萬千瓦和684億千瓦時,僅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1 .1%和總發電量的2%,與世界核電水平17%相比,中國核電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近年來中國不斷調高核電發展的目標,根據最新目標,2020年核電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例將達到8%以上,照此計算,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至少可以達到7000萬千瓦。截至2009年底,中國已核準10個核電項目共28臺機組,總容量為3140萬千瓦,其中20臺計2192萬千瓦已開工建設。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風電裝機容量全球第一 風能方面,2009年我國除臺灣省外新增風電裝機10129臺,裝機容量1380.32萬千瓦,超過美國排名全球第一。到2009年,全國新增裝機增長率、累計裝機增長率均連續四年翻番。 2010年,中國風力發電新開工重大施工項目378個,項目總投資額高達近3000億元。報告稱,中國風能資源可開發量約為7億~12億千瓦,可能成為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電源。 但是,清華大學教授、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倪維斗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我國風電一哄而上的情形突出,但其實風能發電成本較高,且有地域限制,目前在國內并沒有推廣開。此外,現在風電企業大多吃國家補貼,關鍵技術也仍由國外引進。 生物質能源資源不足 2010年,全國沼氣發電容量為80萬千瓦,2020年達到150萬千瓦;2010年垃圾焚燒發電裝機達到50萬千瓦,到2020年垃圾焚燒發電總裝機將達到200萬千瓦以上。此外,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生產銷售燃料乙醇165萬噸,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國,僅次于巴西和美國。目前全國有7家萬噸級生物柴油生產企業,生物柴油年產量超過100萬噸。 但報告指出,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面臨一些瓶頸問題,包括生物質資源不足、品質不佳、收集困難、難于轉化等。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南都記者,生物質能的利用比較零散,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預計未來幾年占比仍不會太大。(南都記者 辛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