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陶瓷衛浴行業頻現企業倒閉,寶麗瑞嘉宣布關門、金莎玉陶瓷衛浴展廳被封,而這些僅僅仿佛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多企業處于危急存亡的邊緣。叢林法則考驗企業生存能力,強弱兩極分化趨勢加速。有行業人士驚呼:“陶瓷衛浴行業已經進入雪崩時代。”在這樣一個“轉型”的高危時代,類似倒閉事件恐怕還會持續上演,對陶瓷衛浴行業抱著良好意愿的從業者,如果不去探究背后的邏輯,有可能在行業整合大潮中慘遭淘汰。
企業需要重視風險控制
近日,記者了解到,夾江、淄博、高安、法庫、臨沂等產區停窯檢修比例持續上升,不斷增多的企業停窯檢修事件似乎預示著行業正發生著激烈的變化。部分陶瓷衛浴企業庫存量普遍維持在2個月或3個月的產量,就連部分品牌企業銷售同比下降幅度也在5%-20%之間不等。
事實上,自2012年開春以來,全國各大陶瓷衛浴產區企業生產線開工率普遍不高,訂單不足、資金饑渴、成本壓力、產能過剩等困難,一窩蜂地匯集過來。受制房地產疲軟的影響,陶瓷衛浴市場的銷售同樣一片慘淡。目前,產業發展態勢還比較混亂和模糊,但從宏觀層面來看,行業面臨各種層面挑戰正在加劇,包括需求增長放緩,市場容量減少;產能增速超過需求增速,產能過剩的情勢相當嚴峻;庫存高企;利潤減薄;外銷遇阻等。
“新一輪的行業洗牌正在進行,實際上行業洗牌始終在進行,只是不同的時段、背景,洗的力度不同。”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衛浴協會秘書長繆斌在近期指出,在這一輪調控中,大部分企業感覺有壓力,有些企業對未來發展憂心忡忡,充滿迷茫,有些企業銷售狀況良好,雖然未必能完成預訂目標,但還是有增長,更多企業是勉強持平,艱難維持。“在這種新的形勢下,首先是要調整思路,過去那種高增長發展模式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行業人士分析,陶瓷衛浴行業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生存危機和全面洗牌,個別大型企業也面臨崩盤處境。預計下半年,陶瓷衛浴市場需求仍難有明顯提升,整體環境將更加復雜,加強風險控制,提高應變能力,成為企業迫在眉睫之事。
系統分析完善企業結構
受制大環境不佳,陶瓷衛浴企業危機發生的頻率似乎越來越高。針對近期部分企業出現倒閉的傳聞,有行業人士指出,陶瓷衛浴行業在三十年野蠻生長歷程中,有一大批要么是缺乏健康的成長機制而導致早熟僵化的侏儒企業,要么是盲目擴張下搖身一變成為超速生長的巨嬰企業,在叢林法則的考驗中敗下陣來,企業曾經的高速成長,無法彌補難以預測的迅速衰退甚至快速倒閉的噩運。“當然,事故往往只是導火線而已,真正原因還是在于企業內部管理及市場的失控、資金鏈的斷裂、產品品質不過硬等。”
在同一個市場環境中,企業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有的順風順水,有的寸步難行;有的企業增速加快,有的企業卻快速滑坡。分析人士指出,競爭態勢加劇的情況下,兩類企業所受到的沖擊較大,一類是老企業,由于產能小,能耗高,成本高,產品結構不合理;另一類是沒有品牌的企業,本身企業管理混亂,產品缺乏競爭力。
而那些實現市場均衡布局和產品結構相對合理的企業,那些有自主品牌、銷售渠道、裝備新、成本低的企業則會在加大馬力,鯨吞蠶食有限的市場份額。那些老企業和沒有品牌的企業,有戰略構想,無戰略規劃;有產品意識,無服務觀念;有管理制度,無執行能力;有業務流程,無辦事效率,則更應該苦練內功,及時升級。若不然,產能過剩勢態加劇,被洗牌出局的命運在所難免。
如何淡市求生,成為擺在眾多企業臺面最尖銳的問題。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陶瓷衛浴行業處于轉型的關鍵時刻,它所涉及是企業整個層面的升級與再造,一個新經營結構型態的轉變,必須要能夠適應外界商務環境的變化,而不能完全依循舊有的經營模式與經驗。轉型,即意味著動蕩。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企業中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問題與缺陷,都可能導致企業危機的發生。因此要摒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處理危機的方法,而應該對企業的方方面面進行系統分析,這樣才能找到癥結所在,為企業在高危時期的轉型找到切入點,確保企業的長治久安。
行業人士指出,對于陶瓷衛浴行業,“穩”字是今年的主題詞。穩中求進、穩中求變、穩中求新、穩中求勝,惟其如此,才能避免在轉型事故多發期出現追尾翻車的狀況,才能穩步向前,步步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