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光伏行業深陷寒冬,在積極應對的同時,也引發行業更加深刻的反思。其中,“沒有核心技術”成為多數專家的共識。針對整個光伏行業轉型發展方面的問題,12月20日,...
光伏行業深陷寒冬,在積極應對的同時,也引發行業更加深刻的反思。其中,“沒有核心技術”成為多數專家的共識。針對整個光伏行業轉型發展方面的問題,12月20日,中國電力報記者專訪了華北電力大學可再生能源學院副院長李美成。“產能過剩是表象”
李美成介紹,在光伏組件全球排名中,2010年,世界前十中中國企業有6家,2011年增加到8家。“全球排名是最具說服力的證明,這說明我們的企業很厲害,在全球都很厲害。而當前國內光伏企業之所以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其主要的原因并不是產能過剩。”李美成說,行業寒冬和兩方面的原因有關,一方面,全球經濟低迷,這個大環境造成了行業不景氣。另一方面,是貿易保護。“我們的產品大多數是銷往國外的,而貿易保護把國內光伏企業的 出口給卡住了。這個口子斷了,市場就徹底斷了。所以,大家看到的表面現象是產能過剩。”李美成說,實際上,在全球經濟低迷之下,仍有不少技術型企業經營良好。如日本三洋的HIT電池,一直獨占鰲頭,無人替代。“因為全世界只有這家企業能做這樣的產品,人家獨創自主知識產權,沒有人可以與他競爭。”李美成說,我們在國際上拼的晶硅產品,互相類似,且缺乏更新換代,“堵住一條路,就堵住了全部。”因此,從科研的角度來說,一定要加強技術研發。
對于當前光伏企業的出路,李美成表示,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首先是要加強分布式應用,其次還可以考慮光伏技術和其他傳統技術的結合等。
“成熟的產業鏈可降低風險”
“光伏產業的冬天,恰恰是技術研 發的春天。”李美成告訴記者,在企業經營不景氣的情況下,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的技術骨干流向了包括大學在內的研發機構。
李美成建議,在人才分流之際,企業如果有實力,也可以借機儲備技術人才,提供技術支持,在沒有更好的市場的時候,可以潛心研究。“2008年和2009年的時候,大家都忙著賺錢,現在是時候進行技術升級了。”除此之外,李美成還表示,產業鏈的完備程度直接影響行業發展。“以前是投資過速,不能說是產能過剩。這種情況下,有些技術更新沒有很好地消化,很多方面沒有跟上,產業鏈是斷開的。現在,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李美成說,當前企業處于轉型期,可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完善產業鏈上,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