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歐元區終于從長達18個月的經濟衰退中緩過勁兒來,歐盟統計局周三(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二季度GDP增長0.3%,超過此前預計的0.2%。那些嗅覺靈敏的投資者早在
歐元區終于從長達18個月的經濟衰退中緩過勁兒來,歐盟統計局周三(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二季度GDP增長0.3%,超過此前預計的0.2%。
那些嗅覺靈敏的投資者早在兩個月前已開始依據對歐洲復蘇的判斷調整投資方向,撤離新興市場,增倉歐洲。這個趨勢在最近幾天變得更為明顯,摩根大通在上述GDP數字公布之前就建議投資者“低配”新興市場所有資產類別,增持更多歐洲資產。美銀美林的基金經理月度調查也顯示,因市場對歐元區增長的信心改善,投資者在削減新興市場股票倉位背景下,增持歐元區股票至五年半高位。
最糟的日子結束了
“我不確定我們是否已轉危為安,但確實感覺好多了,在經歷18個月的負值之后,至少這回是個正數。”匯豐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Daragh Maher說。
當天稍早公布的德法經濟數據也均超過預期,兩國分別增長0.7%和0.5%。即使在最衰弱的歐洲南部,經濟萎縮的速度也在放緩,一些地方還出現增長跡象,葡萄牙增長1.1%,在歐元區17國中GDP增速居首。
歐盟經濟和貨幣事務專員雷恩(Olli Rehn)為此專門寫了一篇題為“復蘇指日可待”的博客,表達謹慎的樂觀。“這些稍微更積極點的數據值得歡迎,但沒有任何因而自滿的余地。”他寫道。
他提醒人們不要過于樂觀到以為“危機已經過去”,因仍有大量的障礙需要克服--增長的數字還很低,增長的初步跡象也很脆弱,尤其是平均值掩蓋了重要成員國之間的差異。
最新數字帶來了有象征意義的枯榮分水嶺,但這場復蘇無疑是脆弱和緩慢的,最明顯的指標是失業率仍居高不下,歐元區6月份的失業率還維持在12.1%,一些分析師因此將歐洲經濟出現的曙光稱作“無就業復蘇”。
德國德卡銀行(Dekabank)的Andreas Scheuerle和荷蘭國際集團(ING)的Carsten Brzeski都認為,歐元區盡管脫離了經濟衰退,但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速將變得更加溫和。
較早恢復增長的英國盡管在歐盟國家中失業率并不算高,卻更加牽動市場人心。這是因為英國央行新行長卡尼(Mark Carney)帶來的前瞻性指引,他承諾在失業率降至7%以下之前將保持基準利率在0.5%的紀錄低點,并預計利率在2016年前不會有變化。但現在,金融市場 擔心隨著英國復蘇、就業市場向好,央行將被迫早于預期升息,這導致14日一早英國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意外突破2.6%,創下自2011年10月以來最高水平。
隨后公布的英國央行8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與會者全票通過了維持現購買資產規模和利率不變;在就利率與失業率掛鉤的前瞻性指引表決中,9名央行貨幣委員會成員中只有Martin Weale 投了反對票。新公布的失業率數據也維持在7.8%。
歐洲成“最受歡迎投資地”
投行美銀美林13日公布的基金經理月度調查顯示,歐洲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投資地。美銀美林在7月訪問了180名基金經理,后者共管理5160億美元資產,其中近20%受訪者希望未來12個月超配歐洲股票,這是六年來最高比率;有近17%的投資者超配歐元區股票,這也是2008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88%的歐洲基金經理預計該地區經濟將在未來12個月改善;投資者還在十年來首次轉為超配英國股票;超配美國股票的投資者也達到30%以上。
與此同時,受訪投資者削減新興市場股票曝險,有近19%受訪者低配,為十二年來最低。
實際上,投資者開始撤離新興市場并重返歐洲市場的趨勢,在美銀美林此前6月份所作基金經理調查時就已露端倪。當時接受調查的全球248位基金經理(管理資產規模7080億美元)中,從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減持新興市場股票,比率達到9%;還有 25%表示新興市場是未來12個月最有可能減持的地區,這是調查中從未有過的悲觀數據,而同期選擇歐元區作為最有可能減持地區的投資者比例從13%降到1%。
摩根大通也加入到唱空新興市場、唱多歐洲的陣營。在13日發布的報告中,摩根大通建議投資者持有更多歐洲資產,“低配”新興市場的所有資產類別,并對自身“超配”歐洲資產頭寸的狀況表示滿意。不過該行也強調歐洲還不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因為宏觀刺激“嚴重不足”。
也有人擔心歐洲現在經濟扭轉頹勢、主權利差企穩、股市節節攀升的樂觀景象只是暫時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是即將到來的9月德國大選——沒人想破壞默克爾可能到手的勝利。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執行官Mohamed A. El-Erian就不客氣地提醒,今年夏天一切恢復常態的感覺“既不自然,也沒有長期可持續性”,只是一些暫時性的、極可能反轉的因素作用的結果,盡管經濟指標頻頻出現希望的信號,但太多國家缺少當下和長期的增長引擎。
他認為歐元區仍面臨亟須解決的四大問題:12%的總體失業率(12%)尚未見頂;債務國“調整疲勞”——國內民眾與政府矛盾日益尖銳;非債務國“援助疲勞”——民眾越來越不愿意向受困鄰國提供金融支持;大部分信用渠道仍未暢通,私人部門仍處于信用短缺下的窒息狀態。
“要是歐盟官員們不在暑期休假結束后趕緊回來以更全面手段解決經濟挑戰,當前的穩定局面將被新一輪動蕩取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