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惠安女舞動婀娜的身姿,世界贊嘆惠安;當萬噸巨輪起錨遠航,世界注目斗尾港;當臺資聚集區形成規模,臺灣與惠安緊相連……昔日以惠安女聞名遐邇的濱海縣份,如今在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的同時,新...
當惠安女舞動婀娜的身姿,世界贊嘆惠安;當萬噸巨輪起錨遠航,世界注目斗尾港;當臺資聚集區形成規模,臺灣與惠安緊相連……昔日以惠安女聞名遐邇的濱海縣份,如今在做大做強傳統產業的同時,新興的船舶機電、信息電子、石化產業正迅速崛起,旅游業日益壯大。惠安縣委書記李轉生告訴記者,惠安事業的發展,是縣委縣政府按照大港口、大產業、大城區、大市場、大文化發展思路,著力打造港口經濟、園區經濟、旅游經濟、綠色經濟、品牌經濟“五大經濟體系”,全面構建縣城科工貿次中心城市、洛秀現代化新城區、崇武對臺經貿旅游區、斗尾臨海重化工業區以及環大港灣到林輞溪、黃塘溪流域的藍色和綠色生態觀光農業帶“四區一帶”的結果。
傳統產業做大做強
“石雕之鄉”是惠安最閃亮的一張名片。作為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品種最齊全、加工能力最強的工藝生產出口基地,惠安近年來通過舉辦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活動,擴大雕藝品牌的影響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如今,惠雕產業已發展成包括采礦業、石材機械制造業、木制品包裝業、建材磨料磨具業、交通運輸業、機械維修配套服務業等的產業群體,2006年創工業產值92.4億元。
石雕石材、食品飲料、鞋服包袋和機電五金是惠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四大傳統產業,這些曾經為當地經濟振興和發展立下卓著功勛的傳統產業,今日仍展現著勃勃生機。惠安的傳統主導產業如今已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十五”期間創產值近1039億元。通過技術創新、實施名牌戰略、提高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達利、惠泉成為惠安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的主力軍。
新興產業迅速崛起
惠安港口資源是泉州建設億噸大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湄洲灣、大港灣、泉州灣和斗尾港區、秀涂港區、崇武港區等天然良港。惠安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把港口經濟培植成惠安經濟新的增長極,著力引進和發展石油化工、新型材料、電子機械、大型鋼鐵、船舶機電等產業,構建海峽西岸重要港口和物流中心。憑借港口資源優勢,泉州船廠、外走馬埭圍墾工程海堤、福煉一體化配套項目30萬噸原油碼頭、中化重油深加工項目、泉惠石化園區已在這里扎根落地。目前,泉州船廠30萬噸級修船項目修船塢圍堰工程已全面開工;萬噸級造船項目已開始投產,首艘萬噸油輪順利下水。青蘭山30萬噸原油碼頭及100萬立方米油庫區將于2007年年底竣工投產。
中化青蘭山碼頭及倉儲區已全面開工,10月1日前項目主體工程將全面動工建設。泉州外走馬埭圍墾工程堵口段正在進行護底施工,板嶼排澇閘圍堰已破堰分流。泉惠石化園區已納入湄洲灣石化基地,作為福建省重點發展的船舶和石化產業,斗尾港區將崛起一座新城。
臺資聚集效應凸顯
惠安,已經成為臺商投資的新熱土。僅今年上半年,惠安新引進臺資項目11個,合同臺資5927萬美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全縣累計引進臺資企業200多家,臺資聚集效應日益凸顯,全國新的臺資聚集區呼之欲出。
惠安目前擁有黃塘臺商創業基地、綠谷臺商高科技產業基地和洛秀臺商投資區等三大臺資聚集區。黃塘臺商創業基地已入駐臺資項目32家,合同臺資 2.2億美元。綠谷臺商高科技產業基地已引進9個臺資項目,首期合同利用臺資1.5億美元。洛秀臺商投資區已引進泉州和諧光電科技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達8億美元,可帶動下游產業年產值200億元人民幣。泉州臺商總部會館也即將在惠安黃塘開工建設,為來泉的臺商提供辦公、經貿洽談、交流合作、展示企業形象的重要平臺。
“未來五年,惠安將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基本構建海峽西岸港口工貿旅游新城區主體框架、基本建成海峽西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基本建成海峽西岸重要港口和物流基地、基本建成海峽西岸國際旅游度假區。”對于未來五年,縣委書記李轉生提出了這樣的發展目標。而縣長林萬明則形象地把整個惠安比喻成一架飛機,斗尾和洛秀就是飛機的兩翼,如今,惠安的兩翼已展翅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