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電解鋁行業被直接點名。近年來,鋁行業由于其存在的諸多弊病屢被關注,并出臺相關政策嚴控,而面對此次新政砝碼...
國務院日前發布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電解鋁行業被直接點名。近年來,鋁行業由于其存在的諸多弊病屢被關注,并出臺相關政策嚴控,而面對此次新政砝碼的再度加壓,本就處于困境之中的鋁企業生存或將更加艱難。 政策趨緊
《意見》明確表示,積極穩妥化解包括電解鋁在內的五大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通過五年的努力,在行業的產能規模、發展質量、市場環境等方面令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在政策措施上,《意見》則表示,將在完善行業管理、強化環保硬約束監督管理、加強土地和岸線管理、落實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完善和規范價格政策和財稅支持政策、落實職工安置政策、建立項目信息庫和公開制度、強化監督檢查等九大方面進行全面把關。在電解鋁行業方面,要求在“2015年底前淘汰16萬安培以下預焙槽,對噸鋁液電解交流電耗大于13700千瓦時,以及2015年底后達不到規范條件的產能,用電價格在標準價格基礎上上浮10%。”
《意見》還指出,“嚴禁各地自行出臺優惠電價措施,采取綜合措施推動缺乏電價優勢的產能逐步退出,有序向具有能源競爭優勢特別是水電豐富地區轉移。”除此之外,《意見》還稱對鋁企直購電合同簽訂、新興技術開發和應用以及境外建設生產基地等行為將予以支持和鼓勵。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電解鋁企業多使用200kA(20萬安培)以上槽型進行生產,甚至有些企業達到了500kA以上,160kA以下的本就不多,這一點對鋁市影響應該不大。但作為電力消耗型企業,電力成本占到了電解鋁生產總成本的40%或以上,若超過其電耗標準,并在此基礎上上浮10%,本就處于虧損邊緣的冶煉廠或難以負擔,等于變相清退不達標企業。
據悉,廣西、貴州、河南等省份都在去年給予過電解鋁企業電價優惠或補貼。以電解鋁生產大省河南為例,就有神火鋁電、中孚實業、萬方集團等多個大型鋁企受益。新政策的出臺擬取消這一優惠,或將迫使電解鋁生產加速移向新疆等煤炭資源豐富、電力成本相對低下的地區。
面臨挑戰
《意見》的出臺是基于產能過剩導致的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經營困難的現實考量。電解鋁行業近年來價格成本倒掛,整個行業已陷入寒冬?!兑庖姟贩Q,2012年底,我國電解鋁產能利用率僅為71.9%,而國際上低于75%就屬于嚴重過剩水平。
2012年,全國電解鋁均價在15500元/噸左右,而按照0.46元/度平均電價計算,電力成本就超6000元/噸,總成本接近甚至超過鋁價本身。在全國281家規模以上鋁冶煉企業中,虧損企業達到89家,虧損面達31.7%,虧損企業同比增28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電解鋁行業的狀況已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重視。早在2011年4月,相關部門就聯合下發通知,要求遏制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叫停擬建項目、取消地方優惠政策、禁止擴大產能。2013年7月發布的《鋁行業規范條件》對于環保、能耗的要求均較《鋁行業準入條件(2007)》更為提高。
此次出臺的《意見》則更著重于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收緊對電解鋁生產能耗的要求。業內人士認為,電解鋁市場環境已十分惡劣,在政策更趨嚴苛之下,或將倒逼行業洗牌,淘汰更多不符合政策和標準的企業,電解鋁企業的生存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因“電”制宜
2013年我國電解鋁產量再創新高。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1~8月中國電解鋁總產量為1424.24萬噸,累積同比增加6.79%。近十年來,中國電解鋁產量一直處于不斷攀升的過程中,使得我國電解鋁供應持續過剩,這意味著,近年來國家對電解鋁行業的產能調控仍無明顯成效,而這給鋁價的步伐帶來一定的抑制影響。
電解鋁行業素有電老虎之稱,電力成本約占到其生產總成本的40%左右,其價格的高低直接關乎電解鋁企業的生死存亡,而近年來的高電價著實讓電解鋁企業苦不堪言。
河南是我國電解鋁產量大戶,全國約有五分之一的產能集中在河南,但是電價高企,電解鋁冶煉企業難以擺脫高成本、低價格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壓力。河南電價相比其他地區較高,上網電價已攀升至0.64元/度,配有自備電廠的電解鋁企業電力成本也在0.4~0.5元/度。但與河南自然條件相當的山東,其電解鋁工業競爭力卻明顯優于河南,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其電解鋁企業自備電比例達到90%以上。而曾經一度在煤電鋁一體化發展上領先的河南,在以往優惠電價的環境下放松了一體化發展,自備電比例從原來的70%下降到目前的40%,在取消優惠電價后,出現了全行業的不適應。
相對于中東部地區,新疆有著明顯的資源及能源優勢,低廉的電力成本不斷吸引電解鋁企業的進駐,當前新疆地區上網電價約為0.25元/度,自備電成本可以壓縮至0.2元/度,如按每頓鋁耗電14500度的口徑估算,一噸鋁電力成本至少可節省5600元/噸;從經濟上來看,如此的巨大成本差價下,電解鋁產能向西轉移已是必然的趨勢。
據統計,2010~2012年,新疆地區電解鋁產能由原先不到50萬噸/年規模攀升至近180萬噸/年,增幅超過300%。而在步入2013年后,隨著部分企業配套設施逐漸完善,新疆電解鋁產能增速繼續位于全國前列。預計到2013年末,新疆地區的電解鋁產能將達到370萬噸左右,同比增長106%。
今年以來,我國電解鋁各地區的產量分布也發生了改變,依然不變的電解鋁大省是河南地區,居國內電解鋁產量第一位,2013年1~8月累計總產量為2205782噸,累計同比減少10.72%,占中國電解鋁總產量的15.37%,較2012年下滑3.18%;其次是西部地區,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特別是新疆地區,由于煤炭儲量豐富,價格低廉,導致電解鋁產能不斷西進。2013年1~8月新疆電解鋁累計總產量為1419025噸,累計同比增加186.08%,占中國電解鋁總產量的9.86%,較2012年增長5.17%。由于價格優勢,顯然電解鋁產能正不斷向西部轉移,目前西部電解鋁產量已占電解鋁總產量的65%,預計未來電解鋁產能西進是趨勢,中東部地區電解鋁產量增速仍處于下滑趨勢。電解鋁西進之風已然愈演愈烈,尤其是對于國內首屈一指的河南電解鋁業來說,“西進”或許成了電解鋁企業生存下去的惟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