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6日晚,央視《經濟半小時》以《新火燒出新陶瓷》為題,專題報道了陶瓷行業的能源問題。主持人表示,陶瓷行業的能源成本占據了生產成本的30%以上,而廣東陶瓷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產能降低...
8月6日晚,央視《經濟半小時》 以《新火燒出新陶瓷》為題,專題報道了陶瓷行業的能源問題。主持人表示,陶瓷行業的能源成本占據了生產成本的30%以上,而廣東陶瓷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產能降低了20%~30%。就央視記者走訪的狀況來看,目前恩平的低端陶瓷生產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原來售價4、5元的瓷磚,已經堆積如山。
嘉俊陶瓷副董事長陳耀強介紹道,目前恩平產區已經有一半的生產線處于停工狀態,預計8、9月份的運行狀況會更嚴峻。他同時表示,要去除水煤氣的污染,一套整套設備的投入,嘉俊已經花了大約在4000萬。
簡一大理石瓷磚副總經理楊君之介紹,如果由水煤氣改為天然氣,熱值成本翻倍。以每年煤使用量6萬噸為例,原本燃料成本5000萬,改成天然氣則至少需多投入5000萬。不但如此,原本的環保設備將全部成為廢鐵。
廣東家美陶瓷董事長謝悅增則坦言,燃氣公司由于供氣不足,只能對陶瓷企業進行限量供應,而陶瓷窯爐常年要保持在1200℃,每次停窯后再啟動,至少需要2天時間才能正常生產。這樣一來不但打亂了陶瓷的訂單生產,還對于窯體的耐火材料帶來非常大的損傷。
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吳一岳說,廣東陶瓷一年對于煤炭的消耗量大概占廣東全省的10%,約3000萬噸。而目前廣東省能夠提供的天然氣量占全省燃料用量的比例也在10%以下,假如陶瓷行業過快、過高速使用天然氣的話,即使將能夠擁有的天然氣資源全部往陶瓷行業傾斜,可能依舊會出現短缺問題。
沈陽法庫的科達潔能煤氣案例,受到了央視的極大關注。沈陽科達潔能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宏介紹,科達煤氣是集中清潔高效的煤制煤氣爐。該項煤炭清潔技術的重點在于避免產生傳統水煤氣過程中的酚水焦油,“酚水焦油裂解溫度在500℃到700℃左右,而爐膛和煤氣出口溫度控制在900℃到950℃之間,相當于它裂解溫度的1.5倍,保險系數較大。”
清華大學清潔煤燃燒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張建勝說,中國天然氣不足,所以才從俄羅斯簽訂了380億的進口天然氣協議,并采用用煤制天然氣技術。而國內的煤炭清潔技術,在世界上已經處于先進水平。
研究清潔煤技術長達30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岳光溪教授則說,中國是富煤國家,煤炭長期占據能源比的2/3以上。燃煤就造成污染的舊觀念是錯誤的,實踐證明,集中管理排放的大電廠,排放的已經控制得很好,真正造成問題的,是各處分散的小廠。
岳光溪教授指出,這是領導決策層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是中國能源大方向。而地方政府也應隨之做出調整和改變,應該把精力放在提升煤的利用效率,提高煤炭在國家能源結構里的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強監管企業環保是否真正達標上,而不必強求企業一定使用天然氣。
事實上,早在今年的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時就強調,要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大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對此,呼吁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出相關的標準。對于中國陶瓷產業來說,如何提升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早日出臺清潔用煤標準,才是真正應當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