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件重達40噸的火車頭鋼雕作品,零配件來自全國上百家廢品收購點“變形金剛”和它的制作者們合影平原、高山、河流、荒野、成片的高粱,在莫言的小說里,山東濰坊高密...
平原、高山、河流、荒野、成片的高粱,在莫言的小說里,山東濰坊高密東北鄉充滿了魔幻與現實的交織。而如今,東北鄉大片高粱地之間,一處大型廢舊金屬回收加工中心也在化現實為魔幻。一年多的時間里,來自全國各地上千噸廢棄鋼材變成雕塑藝術品,走進城市的廣場、公園和商場。
鋼雕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融合了金屬文化和藝術創意,近年來大受歡迎。8月25日在山東濰坊高密的這家鋼雕創作車間,由大小不一的鋼釘和齒輪組合成的貓頭鷹憨態可掬,由上百種機器零件做成的變形金剛手腳靈活,尖牙利爪的恐龍、劍拔弩張的蜘蛛,更絕的是由廢舊金屬做成的高粱稈和高粱穗,即便放進真的高粱地里,也讓人難辨真假。
車間一名工作人員介紹,這家鋼雕創意工廠隸屬于當地一家再生資源公司,是我國江北最大的廢鋼加工配送基地,也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重點項目。

鋼雕藝術家賦予這些工業碎片以甲克蟲的造型

經過精心設計,銹蝕的廢舊材料變成了蜘蛛
目前,公司正在高密建造全國最大的鋼雕公園,公園內已經建成的高7米、長16 . 5米的火車頭,是鎮園之寶。火車頭設計者徐國華說,他和廠里的工人日夜兼程用了整整一個月才完成,而火車頭的廢舊零配件則來自全國上百家廢舊金屬收購點。
鋼雕作品注重藝術價值,更順應了當前提倡低碳經濟的大環境。徐國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不僅讓灰色的鋼架披上絢麗的外衣,讓冰冷的廢鐵擁有溫度和靈性,更要向全社會傳播節約和環保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