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昨日舉行的“2016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上,與會專家就中國經濟目前的發展現狀等問題做了闡述。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在增多,但也要看到經濟企穩的基礎不穩固,下行壓力仍然...
在昨日舉行的“2016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上,與會專家就中國經濟目前的發展現狀等問題做了闡述。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在增多,但也要看到經濟企穩的基礎不穩固,下行壓力仍然不小。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經過6年多的回調,現在已經非常接近底部。從需求側來看,中國經濟過去的高速增長主要依賴的是高投資,而中國的高投資主要依賴于過去的三大需求: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出口。這三個因素目前都已經接近底部,但經濟觸底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個反復探底的過程。從供給側來講,大宗商品的價格最低點可能已經過去,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PPI由負轉正,工業企業利潤已經到了最低點,這是重化工業盈利的變化。
劉世錦認為,經濟接近底部與真正觸底不是一回事,觸底很可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多次驗證。觸底不會出現大的“V型”或“U型”反轉,可能將是一個大“L型”,加多個小“W型”的走勢。因此,今后一兩年是中國經濟觸底的關鍵期,不確定性增加,相關因素包括房地產泡沫、金融風險、國際形勢動向和政策導向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表示,下一步的關鍵是要在保證經濟前提下,下大力氣推進改革,為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奠定體制和機制基礎。
張軍擴表示,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可以從四方面來說明:一是經濟增長回落的幅度在收窄,呈現出企穩的態勢;二是需求在改善;三是企業的效益在改善;四是預期在改善。
他同時提出,現階段我國經濟問題在于這一中高速增長的潛力是不會自動實現的,需要通過改革、通過體制的調整去爭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副首席代表林衛基表示,雖然中國目前經濟增長數字下滑到了6.7%,但對世界經濟仍有非常重要的貢獻。從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來看,中國2017年以后還將穩定增長。
面對全球經濟的總體復蘇,絲路基金副總經理丁國榮指出,總體來看,盡管全球經濟總體上呈現了復蘇態勢,但是仍然面臨眾多的不穩定因素,使得波動更加頻繁。經濟再平衡難度加大,需要以創新思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強政策溝通,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經濟也需要通過改革創新來重新煥發增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