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臺灣的能源部門預計將在今年三季度結束前實現單個太陽能項目規模上限從500kW至2MW的上調審批。政策制定者在數月前就已修改了相關條款,但整個產業一直在耐心等待官方的正式批準,此前曾...
臺灣的能源部門預計將在今年三季度結束前實現單個太陽能項目規模上限從500kW至2MW的上調審批。政策制定者在數月前就已修改了相關條款,但整個產業一直在耐心等待官方的正式批準,此前曾預計正式批準文件可在四月份發布。
臺灣逆變器企業路斯特綠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LTi REEnergy)總經理Tom Wang也證實了第三季度這一事件表,并在上個月參加了能源局的會談。
在臺灣對外貿易發展局(TAITRA)組織的PV Taiwan展前活動中,王經理向PV-Tech表示,多家公共事業規模項目開發商正在等待政府將目標規模從500Kw提高至2MW,以及詳細的流程規定,以推進相關項目。
LTI的產品包括適用于大規模電站的集裝箱式逆變器,今年已在臺灣獲得40MW的訂單,并在過去五年在臺灣島上完成了20MW的安裝規模。相關訂單展示出了臺灣下游市場的新趨勢,并在島上土地限制較為嚴重的條件下為大規模項目帶來新關注。
臺灣當地政府近期宣布了在2025年完成20GW的太陽能安裝目標,其中將有許多項目為大規模項目。
更快速的申請
臺灣制造商友達光電太陽能業務資深協理林恬宇先生表示,500kW以上的項目需要獲得要求更為嚴格的電業執照,并指出,新政策將大幅縮短申請流程,并降低開發商進入大規模項目市場的門檻。
在談到臺灣下游市場的整體趨勢時,林先生補充道:“此舉還將有助于加速整個流程。”
臺灣EPC企業恒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站業務部高級銷售經理Ally Kuo表示,項目規模上限的提高將會影響明年項目完工的數量,因為2017年的大多數項目已經完成了文件上的審核。
郭先生還表示,有多家企業此前為規避500kW的規模上限,在附近相鄰的區域內建造多座500kW的項目。
輸電瓶頸
但是,臺灣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及項目開發商長生太陽能的光伏項目部銷售與市場營銷負責人David Hsu表示,如果以當前的方式進行項目分類的話,開發商將不得不進行多個申請,并且面臨著現有輸電線路被其他企業或機構預定使用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將不得不申請新建傳輸線路,而這將大幅增加企業成本。
許經理表示:“目前在臺灣,所面臨的問題并非僅僅是土地的限制或尋找到合適的項目,同時還有獲得輸電線路容量的問題——這一問題是產業目前的瓶頸。”
許經理還補充道,控制著輸電線路的臺灣電力公司(Taipower)在決定向光伏電力開放輸電線路的額度時“十分謹慎”。臺灣電力公司目前正在重新審核將向光伏電力開放的輸電線路的額度,整個產業再一次耐心地等待最終的確認通知。
最終,提高后的2MW上限應該有助于緩解不得不進行多項申請的問題。
當被問及臺灣經濟部(MOEA)關于在2024年前進行9928億新臺幣(約合320億美元)財政支出,以完成所制定目標一事時,郭經理表示,只要新上網電價補貼價格不會下調得過快,這一舉措就是有益的。
她還補充道:“事實上,目前投資的整體環境已經好于以往。隨著新的政府綠色發展角度,各銀行也對太陽能產業更為友好。這將鼓勵更多私人投資進入到太陽能產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