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重政策利好驅動之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了蓬勃發展的快車道。
3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6.8萬輛和3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超過200%和180%。前兩月產銷分別完成82萬輛和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超過160%和150%,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17.9%。
中汽協指出,2月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大幅增長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車及出口快速增長起積極促進作用;二是汽車庫存回補需求拉動增長。隨著一系列幅度更大的減稅降費、助企解困政策不斷落地,以及汽車企業不斷加快新品上市節奏,預計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市場有望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造車新勢力搶占市場份額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2022年1—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萬輛和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超過160%和150%,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17.9%。
在新能源整體市場同比大增的背景下,更多品牌也開始朝著市場發力。
根據數據統計,2月份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中,因為比亞迪2021年發布DM-i系統引起市場非常轟動的反響,導致比亞迪品牌一路向上。據比亞迪官方數據,比亞迪乘用車2月全系共銷售90268輛,同比增長336.2%,環比出現微跌;新能源乘用車2月銷量87473輛,同比增長764.1%,呈一騎絕塵之勢。
造車新勢力方面,除特斯拉依舊遙遙領先,國產造車新勢力都出現環比大幅度下滑。其中理想汽車以8414的銷量領先國內新勢力,環比下滑31.42%。但值得一提的,銷量排名前三的理想、哪吒、小鵬,2月同比增長分別達到265.8%、255%、180%,市場份額占比依然不小。
中汽協數據顯示,1—2月,新造車企業累計銷售新車21.4萬輛,同比增長149%,占當月新車總銷量的5%,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8個百分點。
中汽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來,隨著造車新勢力汽車銷量逐步提高,對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主流車企的市場份額造成了一定影響。今年前兩個月重點企業集團市場集中度低于同期就是受到了新造車企業的搶占。“我們對于未來行業發展持審慎樂觀態度,也建議企業及時關注內外部形勢變化,積極謀劃,不斷提升在危機中育先機、變局中開新局的能力。”
新能源車或迎新一輪洗牌
2021年最后一天,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通知。通知中明確,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該日期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這意味著,自2009年以來實施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畫上終止符。
不過,在補貼退坡的大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仍再次明確提出“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并提出減稅降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政策,對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內的實體經濟加大支持力度。
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擔心,取消財政補貼后明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是否會急劇下滑。因為隨著政策的發布以及油價的持續上漲,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掀起了一波漲價潮,多家車企近期都上調了車型價格。業內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普遍價格上調,反映了車企在補貼退坡后的壓力。
“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在全球位于前列,擁有完備的產業鏈和競爭優勢。”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進一步支持消費,做大市場“蛋糕”,將有助于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期繼續占據市場主動。
此前,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在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太大,處于小而散的狀況,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目前,工信部正抓緊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穩定市場預期,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