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市場產能過剩成為主導因素8月以來,國際鋼鐵市場價格止跌企穩,部分品種價格有所回升,如何看待當前市場走勢,各方人士各執一詞。美國世界鋼動態公司(wsd)認為本輪國際鋼鐵市場價格下...
中國市場產能過剩成為主導因素 8月以來,國際鋼鐵市場價格止跌企穩,部分品種價格有所回升,如何看待當前市場走勢,各方人士各執一詞。美國世界鋼動態公司(wsd)認為本輪國際鋼鐵市場價格下降已經基本結束,市場價格已基本見底,接下來國際鋼材市場將步入價格逐步反彈的階段,這一反彈有可能會延續到2006年春季。也有觀點認為國際鋼材市場是否開始進入止跌盤整且恢復上漲的通道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目前鋼材價格的變動僅僅是市場的技術性修正,價格真正的拉動還要看下一步扁平材價格上漲的勢頭能否堅挺。進入8月份,國際鋼材的價格開始試探性的回升,并且是連續七個月連續下跌后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增長。盡管有了鋼價將會止跌的種種預測,但是中國鋼鐵的走勢顯然極大的影響到全球的國際市場。
鋼價上揚供給過剩
USSteelEurope在8月16日宣布,自即日起調漲平板類所有新訂單價格,至少上漲40歐元/噸,折合近50美元/噸,這是該公司今年以來首次全面漲價。Arcelor也宣告將自第四季起調漲鋼材售價。Mittal今年2季度凈利潤是1.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個百分點,但銷售額從5.59億美元增長到7.6億美元,出貨量上漲了12個百分點。同時他們認為全球鋼鐵行業正處于需求的緩慢增長和庫存減少時期。但是同時全球鋼鐵市場繼續過度供給的態勢沒有絲毫的減弱。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世界鋼鐵產量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7.6個百分點。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亞洲特別是中國的過度供給。
鋼鐵巨頭限產為鋼價止跌
盡管8月份世界平均長材價格有了一些出色的表現,但是國際鋼材市場是否開始進入恢復上漲的通道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據分析,也有幾種有利因素推動下半年全球鋼材市場走勢總體將向好的方向發展。從世界經濟環境分析:盡管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仍屬于高增長年,國際貨幣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4.3%的目標沒有改變,7月份在英國舉行的8國首腦年會強調世界經濟仍保持強勁增長;美國經濟依然強勁,仍可保持3.4%的增長率,日本、韓國及亞洲經濟都有較好的表現。世界經濟的平穩增長,使國際市場鋼材需求不會明顯減少,價格也不會繼續大幅下降。從國際鋼材市場分析:上半年國際市場鋼材價格的回落將為下半年的國際市場價格回升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高庫存逐漸被消化,終端用戶和配送服務中心將再建庫存,這就為下半年國際市場騰出了需求空間。如美國今年1—5月份進口鋼鐵產品1276萬噸,月均進口255萬噸,低于去年月進口292萬噸的水平,降幅為12.5%;5月份美國產粗鋼808萬噸,同比減少2.8%,1—5月份產粗鋼4013萬噸,同比減少0.2%。5月份歐盟產粗鋼1618萬噸,同比減少4.8%,1—5月份25國產粗鋼8092萬噸,同比減少0.8%。歐美地區進口和產量的減少,有助于消化國內高庫存。此外,國際大鋼廠也在實施限產計劃,世界各大鋼鐵公司均認為,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實施減產是一種負責和成熟的行為,這將有利于庫存水平的降低,并對全球供需平衡作出貢獻。各大鋼廠的減產舉動表明,他們真心期待能夠維持鋼材價格與生產利潤,而不是一味追求產量。如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商米塔爾公司宣布,將于三季度在世界范圍內削減鋼材產量100萬噸;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商阿塞洛公司也表示三季度將繼續縮減產量,扁平材在歐洲區域將縮減產能的20%;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三季度將縮減鋼材產量20萬噸。
中國因素影響國際鋼價
鋼價止跌的利空因素主要集中在中國。經過幾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開始減速,預計下半年增長9%,低于上半年的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0%,比上年回落5.8個百分點;鋼材消費預計增長12.1%,低于前幾年增長速度。與此同時,中國鋼鐵產能繼續快速擴張,2005年二季度鋼日產水平達到94.9萬噸,已基本具備年產3.5億噸鋼生產能力,預計全年鋼產量3.4億噸,供大于求約1500萬噸。實際上,產能過剩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已經在上半年體現出來了,一是國內鋼材供大于求、價格下跌對國際市場產生連鎖反應;二是進口鋼材減少、出口增加直接影響國際市場,今年上半年進口、出口相抵,凈進口鋼材164.7萬噸,凈出口鋼坯404.54萬噸,與去年同期比較,鋼材、鋼坯進口減少和出口增加達1777萬噸,相當于在國際市場增加了1777萬噸的坯、材供應量,市場不堪重負,價格下滑順理成章。此外,由于中國鋼鐵市場是分散競爭型市場,不具備減產保價的市場條件,新形成或即將形成的生產能力肯定要發揮出來,尤其是已建成投資巨大的板帶材軋機,如沙鋼的650萬噸、本鋼280萬噸、萊鋼200萬噸,其產品是國內相對短缺品種,無疑將會替代進口產品,減少鋼材進口數量。下半年如何消化各自的生產能力,無非是兩條路,一是利用價格競爭擴大國內市場份額,二是千方百計出口到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