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光伏業進入到了新一輪的困難期,這是繼2008年金融風暴后的又一次危機?!币晃还夥髽I老總在近日召開的集團內部會議上說。3月以來,光伏產業的硅材料、硅片、電池、組件等價格持續走...
“目前光伏業進入到了新一輪的困難期,這是繼2008年金融風暴后的又一次危機。”一位光伏企業老總在近日召開的集團內部會議上說。
3月以來,光伏產業的硅材料、硅片、電池、組件等價格持續走低。隨之帶來的是光伏企業利潤下滑。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內外市場的進一步打開,競爭的加劇,光伏產業會逐漸成熟。
利潤下滑
雖然手握訂單,但企業的利潤卻悄然下滑。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太陽能電池價格為4.1美元/瓦,隨后幾年這一數字下降為2.8美元/瓦、1.99美元/瓦。光伏組件的價格下降趨勢明顯,而且幅度不低。
江蘇一光伏企業有關人士直言,近來海內外市場光伏電池組件價格持續下行,企業利潤下滑非常嚴重,已不足5%。
浙江一太陽能公司高層告訴記者,2011年以來,光伏產業利潤不斷下滑,電池組件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
河北晶龍集團新聞發言人段同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前4個月,集團在光伏方面的利潤只有8%,市場在走低,產品價格一路下滑,與金融危機期間基本相當。目前到了行業危急時刻?!?
“近來利潤確實有所下降?!睙o錫尚德集團總裁助理劉志波說。但他對這一新興產業還是充滿信心,“光伏作為新興產業,利潤有所浮動是正常的,尤其是現在全球光伏能源的利用率仍很低的情況,但光伏的發展壯大是大勢所趨,企業對未來還是保持樂觀態度。”
今年2月,全球知名光伏行業研究咨詢機構IH SiSuppli首席行業分析師D r.H enningW icht在上海表示,目前多晶硅組件平均價格保持下降趨勢,2011年上半年組件平均價格預計約下降9%。
在很多企業看來,光伏業陷入利潤低谷,與眾多新入行者有直接聯系。新入行企業過多導致競爭加劇,而市場需求降低,光伏業利潤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
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會長夏志生指出,浙江省光伏企業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光伏產業,盲目發展將使產能飽和。
據了解,光伏業組件毛利率往往能達到15%—35%,即使一些技術不過關、規模不夠大的企業,毛利率仍然能達到8%—10%,這對眾多毛利率在5%左右徘徊的企業具有很大吸引力。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執行秘書長王月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產業規模擴大,光伏組件價格下降是必然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也是好消息。光伏組件價格下降會帶動光伏上網電價的下降,而這將會大大有利于光伏產業的更好發展。目前光電成本約為1.5元/度,如果降低到1元/度,將更具產業化潛力。
市場在外
2010年中國光伏電池產量達8000兆瓦,占全球總產量一半以上,95%以上的產品均是出口。逐步進入投資過熱階段,大量產能無法釋放造成利潤下滑。
中國的光伏產業還處于受制于人階段,市場和原材料都在外,而且技術上也得靠引進。2010年,組件價格在海外經濟升溫的刺激下,價格超過1.4 美元/瓦,但此后組件價格一路下跌,至最近1.2美元/瓦,而電池片以及上游的多晶硅均受波及,多晶硅價格從超過100美元/公斤跌至當前的70美元/公斤。
中國光伏產品的市場主要還是在國外。歐洲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市場,其中德國與意大利分別占全球市場的40%和20%左右。但是作為已經發展的產業,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削減對光伏發電的補貼,這對我國投資高漲的光伏業來說無疑是沉重打擊。
最近,德國確定了每季度靈活調整定價的政策,以掌控增長過快的市場;意大利也在幾天前出臺了大幅下調光伏補貼政策,并更傾向于補貼大型光伏電站項目。
事實上,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也同樣下調了補貼,相較于2010年9月份所實施的補貼額,法國對安裝在開發區域的系統采取了高達57%的下調率,而小型光伏系統所享受的上網電價補貼也被一次性下調20%。此外,年內法國還將實行每季度10%的下調政策。
浙江一光伏企業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隨著歐洲降補政策的實施,光伏組件價格每個月都在變,而且整體趨勢是利潤下行。
段同剛表示,由于終端市場需求減弱,目前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幾乎都已無利可圖,甚至多晶硅都出現了庫存積壓的跡象,未來原材料降價的可能性很大。
王月海告訴記者,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產業整合隨時都有可能出現。這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波動,政策補貼一般都是從高到低的過程,目前各國對光伏產業的補貼開始下降是正常現象。
電價未定
盡早打開國內市場是所有企業期待已久的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日前表示,到2015年,國內的光伏裝機容量目標將達到10個GW(1000萬千瓦),到2020年,目標至少要到50GW(5000萬千瓦)。
李俊峰說,未來全球光伏發電裝機都是10億千瓦級的。包括美國、中國及印度市場,會遠大于目前全球最大光伏市場——德國的裝機規模。預計未來3至5年后,中國光伏市場肯定會比歐洲市場大得多。但截至去年底,國內光伏并網發電總裝機容量僅在600兆瓦左右。
目前,國家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缺乏一個明確的定價機制,已越來越成為國內太陽能發展一大瓶頸。與日、德等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始終是一電一價,一事一議。
據了解,目前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上海崇明島、內蒙鄂爾多斯(21.08,-0.33,-1.54%)各1兆瓦太陽能上網電價均為4元/度,約為普通民用電價0.6元/度的6倍多。2010年江蘇徐州建成的20兆瓦太陽能發電,省內上網電價2.15元/度。
段同剛認為,我國應該提高光伏電的利用率,打開國內市場,實現國內外市場共同開發。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制定完善的行業準入細則和光伏上網電價標準。
“相關產品標準出臺不夠及時會導致產品質量不能保證,阻礙產業發展。眼下應盡快建立中國的獨立標準,以標準引領產業發展,確保中國產品的世界競爭力,在未來世界新能源產業競爭格局中能擁有更高起點。”王月海坦陳。
王月海認為,資本追逐利益無可厚非,新能源產業作為很有前途的朝陽產業,必然會面臨投資過熱的問題,并不需要過分擔憂,隨著競爭的加劇,市場會逐漸成熟。他建議光伏企業應從自身出發,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盡早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實現由大變強。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也表示,我國光伏發電成本近年來在不斷下降,但仍不能廣泛應用,主要原因在于上網電價一直沒能落實。
為了減少損失,企業已積極應對新一輪的行業危機。段同剛告訴記者,晶龍集團已經召開過動員大會,降低成本、強化管理創新并開辟市場,做好渡過新危機的準備。
來源:中國新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