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28日,鄆城縣陳坡鄉偉業達磨業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方修鳳在整齊有序整理切割片說明書,他妻子則在包裝成品。兩人月工資達到3400多元,成為特色產業富民典型。和方修鳳一樣在磨具企業...
7月28日,鄆城縣陳坡鄉偉業達磨業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方修鳳在整齊有序整理切割片說明書,他妻子則在包裝成品。兩人月工資達到3400多元,成為特色產業富民典型。和方修鳳一樣在磨具企業打工致富村民還有500余人。該鄉的磨具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了10多年的風雨歷程,工業“牙齒”終成村民的致富“利器”。據統計,該鄉磨具產業對財政貢獻率占到30%以上。 小產業 大支柱
磨具列為基礎工業原材料,被稱為“工業的牙齒”,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輕工、建材等領域。探尋鄆城縣磨具產業起源,陳坡鄉樊竇莊的樊祥全是當之無愧的領頭人。他10年前在河南磨具制造企業打工,看著外地磨具企業大把大把的賺著鈔票,樊祥全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與其給人打工,不如自己返鄉創業。2000年秋天,樊祥全領著8名農村婦女,創辦了鄆城縣第一家磨具廠,試制出了鄆城第一片樹脂砂片。如今偉業達已累計投資7000萬元,銷售網點 500余家,年生產各種切割片1500多萬片,并且每年發展速度倍增。
一棵大樹催生一片森林。依托偉業達的快速發展,龍順磨業等近10家磨具企業在鄆城集聚。偏僻鄉鎮崛起磨具產業群,堅硬、細小的砂粒,涂附在白色的網幕上,看起來毫不起眼,但陳坡鄉把它做成了大產業。從小作坊到現代化磨具廠,經過10多年艱難發展,該鄉磨具生產切割片已達到40多個品種、 60多種規格,年生產各種樹脂切割片3000多萬片,成為菏澤及周邊地區最大的磨具生產及研發基地,產品遠銷河北、江蘇、天津等10多個省市。
科技“引擎” 助推發展
機聲隆隆的車間里,偉業達磨業公司管理負責人于新憲指著一排嶄新的機器說:“這是企業新進的十工位設備,不僅可節省4名勞動力,還提高了產品質量”。為更好的適應國內外競爭需求,偉業達等磨具企業投資150多萬元引進了全自動、電腦操作的隧道窯生產線,為企業注入了新活力。今年,該公司生產的“祥全”、“鼎立”牌超薄型雙網系列切割片順利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并填補了山東省行業空白。一項項專利,讓企業信心倍增,準備申報山東省名牌產品。
磨具行業是陳坡鄉民營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縣、鄉政府多次專題研究磨具行業發展問題,陳坡鄉黨委書記孫萬文提出“合理布局,改進工藝,拉長鏈條,持續發展”行業發展新思路,多次深入施工現場為企業排憂解難,并邀請國內知名磨具專家周波到磨具企業現場指導,引進標準化生產自動機、固化隧道窯、螺桿壓縮機和先進檢測設備,提高了產品競爭力,現已在全國同行業中占據重要位置。
延伸鏈條 膨脹規模
在偉業達磨業有限公司門口鮮明掛著一個牌子:偉業達物流。企業管理人員樊祥玉介紹說,物流是這幾年才發展起來的,由于每次到河南鄭州購買金剛砂和白剛玉等磨具原材料,空車去,浪費了資源,就開始幫助別的企業送貨,返回時再裝上原材料,一箭雙雕,慢慢發展成了物流產業。據了解,該鄉現擁有物流公司5家,專業車輛10多輛,運送人員30多人。
同時,陳坡鄉政府積極牽線搭橋,力促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通過招商引資,該鄉在縣工業園區先后建成東溪包裝、天成彩印等企業與磨具產業相配套,為磨具產業提供紙箱、印刷等配套服務,磨具產業群與配套產業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