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記者從“安泰科2016年有色金屬市場報告會”上獲悉,當前有色行業產能擴增仍在持續但勢頭在減弱。短期價格波動并不能改變總體偏弱的格局,初步預計有色行業運行要在下半年才能出現企穩...
日前,記者從“安泰科2016年有色金屬市場報告會”上獲悉,當前有色行業產能擴增仍在持續但勢頭在減弱。短期價格波動并不能改變總體偏弱的格局,初步預計有色行業運行要在下半年才能出現企穩跡象。 有色行業整體運行基本面仍未好轉
安泰科首席專家馮君從表示,當前有色市場基本面并未顯著好轉。總體上看,2015年中國新增電解鋁產能341萬噸/年,較上一年下降28.3%,為近十年來最大降幅;2016年和2017年,新建產能都超過300萬噸,考慮到市場、資金、環保、政策等因素,最終投產規模或將低于預期;鉛方面,2013~2015年國內共凈增精鉛生產能力39萬噸,預計2016~2017年新增原生鉛43萬噸,再生鉛100萬噸左右;2015年國內新增粗銅能力63萬噸,精銅63萬噸,2016~2017年將新增粗銅和精銅產能分別為55萬噸和65萬噸;2013~2015年新增鋅冶煉能力48萬噸,未來幾年擬建項目已經有限。
鋁:50%產能有望陸續放量
安泰科鋁部經理姚希之從生產與消費現狀、供需預測、價格展望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鋁市場。
根據安泰科統計,2015年實施彈性生產的電解鋁企業遍及17個省、市、區,主要集中在甘肅、青海、河南等地;全年累計關停規模427萬噸/年,其中44%產能集中在四季度削減。
姚希之預測2016年中國電解鋁新增產能約300萬噸/年,其中年內可投產規模約150萬噸/年,且大多集中在2016年下半年。目前國內關停可重啟產能約為350萬噸/年,新建未投產能約為100萬噸/年,考慮到企業資金、市場等因素,預計將有50%產能有望在2016年下半年內陸續啟動放量,對全年產量貢獻有限。
銅:電力行業消費仍是增長引擎
2000~2015年,中國的精銅消費量從187萬噸增長至993萬噸,增長量達到806萬噸,年均增速11.8%。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調整期,自2010年以來,銅消費增速持續下滑,2012年跌破10%,近兩年進一步下跌,2015年增速跌破3%。
安泰科資深分析師何笑輝預計2016~2020年中國銅消費低速增長。關于中國未來銅消費主要增長潛力,他表示,電力行業仍是最大消費增長引擎,清潔能源投資、新能源汽車、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因素都將拉動銅消費。預計2016年國際市場銅價全年主要波動區間為4000~5300美元,均價在4600美元左右。
鉛鋅:原料供應可能重現緊張
據安泰科統計,2016年國內將要投產的礦山產量貢獻有限,同時環保政策和資金壓力將迫使一些小礦山退出市場,加上鉛鋅礦的合理貧化率,國內鉛精礦產量增長受限。此外韓國、比利時、印度等國家原生鉛產能增加,將在國際市場與中國爭奪鉛精礦,中國原生鉛原料供應可能重現緊張,但是考慮到之前的市場積累和銀精礦進口政策的變化,總體原料供應有保障。
安泰科鋅市場分析師劉孟巒表示,2016年鋅需求疲弱,國內消費保持微增長;由于年初鋅價上漲過快,鋅精礦短缺還不明顯,基本面缺乏強有力支撐,短期鋅價上漲乏力,將在1650~1800美元/噸波動。因此,全年來看,預計鋅價為前低后高,筑底時間較長。國內鋅價波動區間主要在13000~15500元/噸,年均價為14500元/噸,低于去年均價;LME鋅價主要波動區間為1650~2000美元/噸,年均價為1900美元/噸,低于去年。
鎳鈷:需關注庫存與下游消費疲軟矛盾
此次會上,安泰科鎳鈷部經理范潤澤分別從鎳的供應、消費、成本、庫存等方面分析了2015年的走勢和2016年的預判。他認為,全球鎳行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高庫存與下游消費減慢的矛盾沖突,從供給側入手,長遠看有助于供需失衡的恢復,但需求端仍是牽制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不銹鋼產量依舊有負增長的預期,中國單方面的減產對基本面的恢復作用不會立竿見影,除非國際鎳巨頭也有實際的減產行動。對于2016年的鎳市場,他認為鎳價將繼續偏弱,很有可能繼續下探前期低點,尋底路漫漫,花開仍需時。
在鈷方面,安泰科分析師劉磊分析指出,2015年全國鎳產量194萬噸,全球消費量194萬噸,呈現平衡狀態。其中中國地區產量64萬噸,消費量96萬噸,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地。菲律賓中高鎳礦產量增加,預計2015年菲律賓中高鎳礦量為2800萬~3000萬噸,折鎳量26萬~28萬噸。預計2016年全年中國金屬鈷現貨價格將徘徊在19.5萬元~22萬元/噸之間。
鋰:有望受益于新能源車爆發增長
此次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副秘書長李冰心分析了當下火爆的中國鋰產業運行態勢。據了解,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爆發的態勢,2014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爆發“元年”,全年產量8.39萬輛,同比增長近4倍。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69.2萬輛,同比增97.9%。中國產量37.9萬輛,占全球的55%。201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總產量達到100.75GWh,同比增39%。中國產量為47.13GWh,占全球的46.78%。全年產量將達到37萬~38萬輛,完全超出市場預期。
從保有量來看,2015年年底我國將順利完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既定目標。從銷量上看,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2萬~25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國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鋰消費大國,根據鋰業分會統計,2014年,我國消費總量達到6.58萬噸。2014年全球鋰消費量為16.2萬噸。我國占到世界總量的40%。2015年,我國鋰消費量為7.87萬噸,同比增長20%。
關于未來走勢,李冰心表示,預計供應增加將緩慢,考慮已有規劃的其他新增產能投放計劃,合計新增產能約23萬噸,但因鋰資源供給的特殊性,新增礦山建設周期普遍在3~5年以上,新增鹽湖開發周期增更長,達5年以上,因此新增產能投產進度將較為緩慢,且開發成本亦將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