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針對民間投資持續下滑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14日表示,國務院、發改委已經組織了總共15個督查組對30個省份進行了督查,在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落實、政府服務、環境建設等方面還存...
針對民間投資持續下滑的問題,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14日表示,國務院、發改委已經組織了總共15個督查組對30個省份進行了督查,在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落實、政府服務、環境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支持民間投資的政策在執行中沒有讓實惠落到民營企業身上。未來將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推動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解決束縛民企投資的突出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7671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1月至4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1月至5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1638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3.9%,比1至4月回落了1.3個百分點。而從單月來看,5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4月的4.3%大幅放緩至0.9%,較去年10%以上的增速更是明顯回落。
在民間投資增速放緩的同時,比重也在降低。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2%,比去年同期降低3.4個百分點。
對此,李樸民表示,民間投資已經在全社會投資中占比超過60%,對促進投資、穩定增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李樸民說,在督查過程中,發現促進民間投資、穩定增長方面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政策制定落實不到位、制度成本仍然偏高、市場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雖然多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間投資的政策,但在實際執行中沒有完全落地,有些法律法規缺乏配套的細則,沒有把實惠落到民營企業身上。同時,雖然國家取消下放了很多審批事項,大力精簡辦事程序和環節,但制度成本依然比較高,審批事項多、審批時間長、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仍然存在。很多企業感到土地貴、房租貴、稅費高、人力成本高,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普遍感到融資難、融資貴、資金緊張。一些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轉型升級方面的儲備,加上信息不對稱,一時很難找到新的投資領域。
也有專家表示,民間投資的增速下滑,顯示出經濟的內生動力需要增強。近年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尤其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利潤增速可能會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的積極性。
針對如何扭轉當前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的趨勢,李樸民表示,既要抓好現有政策的落實,又要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舉措。特別是要充分利用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的契機,全面梳理既有政策落實情況,評估政策實施成效,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和完善,把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未來推進民間投資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加大“放”的力度,強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第二,進一步推動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第三,有針對性地解決束縛民企投資的突出問題。切實推進“降成本”,提升民企投資回報。扎實開展“去產能”,推動民企轉型發展。全力推動“雙創”,激發民企創業投資活力,有效引導民企搶抓“新經濟”發展機遇,發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帶動作用,發揮PPP模式的撬動作用、投資信息服務平臺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