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導語2016年雖然是去產能的開端之年,但去產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前11月粗鋼產量不降反升,主要是受鋼材價反持續反彈影響,鋼廠生產熱情不減。2016年可謂是改革年,年初圍繞鋼鐵、煤...
導語2016年雖然是去產能的開端之年,但去產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前11月粗鋼產量不降反升,主要是受鋼材價反持續反彈影響,鋼廠生產熱情不減。
2016年可謂是改革年,年初圍繞鋼鐵、煤炭等過剩行業去產能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且確定了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發展目標。化解產能過剩、進行大型結構性重組、遏制行業無序競爭、加大產品創新、促進綠色發展,以及鼓勵企業走出去。
2016年開始,5年內將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行業兼并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17年,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產能規模基本合理,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其中2016年壓減產能目標為4500萬噸。根據工信部公布數據顯示,鋼鐵行業已提前完成全年4500萬噸的去產能任務,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壓減的鋼鐵產能中,早已停產的僵尸產能占比很高,短期對于鋼鐵供給影響不大。
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粗鋼累計產量73893.7萬噸,同比增長5%。預估2016年全國粗鋼產量在8.06億噸。前10個月,粗鋼產量同比一直處于下降狀態,11月粗鋼累計產量逆轉,由降轉升。具體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金聯創(原金銀島資訊)
進入2017年,鋼鐵行業去產能工作將繼續推進,壓減的在產產能占比也將顯著提高,對鋼鐵供給端的影響將得到體現。其次,國家環保督查力度持續加強,對唐山、江蘇地區中小鋼企影響顯著,對生產地條鋼的企業更是加大了打擊力度,該趨勢預計在2017年會繼續增強。預計2017年粗鋼產量下降2%,至7.9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