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重誠信的現代社會中,有能力還錢卻拒絕償還的“老賴”不僅不受別人信任,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還可能會影響到子女的升學。
據浙青網-青年時報的報道,溫州蒼南饒先生的兒子今年高考發揮出色,考上了北京某知名大學。正當一家人沉浸在喜悅之中,學校卻來電說兒子可能無法被錄取。原因是饒先生的一個舉動:欠銀行20萬貸款不還已兩年多。
家長失信 大學可以拒絕錄取考生嗎?雖說國家法律明文規定,對失信者實施懲戒措施,但真的這么嚴重,會影響子女考大學?
根據報道,考生已經被錄取了,因其父親失信,大學一通電話拒錄。新浪教育就此事向多所大學招辦工作人員以及地方考試院工作人員求證,得到的答復是:高校招生錄取按照國家政策執行,目前我國高招錄取并沒有審核父母信用的相關規定。一般高校都根據高考投檔成績錄取考生,并不會追究審查家長的信用狀況。并且,考生檔案中關于家長的信息也不包含失信記錄。
目前,我國對于失信懲戒的相關法律條款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下稱《規定》)。《規定》第三條明確了對老賴的限制措施,其中僅包含父母是失信被執行人的,子女不能就讀高消費私立學校,并未對高考升學做出限制。
例如,日前河北衡水桃城區法院向衡水一中等中學發出建議書,不錄取失信執行人的子女,依據的就是《規定》的第三條中關于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的條款。
法院工作人員在衡水一中校門口張貼建議書
禁止失信被執行人為其子女入學支付高昂學費,初衷在于敦促被執行人盡快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而非限制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正當權利。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限制被執行人對財產的支配權,一方面防止失信人的財產減少或轉移財產,影響其償還能力;另一方面,為了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一些不便,起到懲戒和督促的作用。
我國確實有父母失信影響子女上大學的先例,但不是高考。例如,申請出國會考察家庭財產和父母信用的相關證明,這種情況下,父母被列入失信“黑名單”,確實會對子女升學產生影響。
此外,公務員考試會涉及家庭政治審查,直系血親中或對本人有較大影響的旁系血親中有被判處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不能通過;而入黨政審中,重點考察直系親屬和主要社會關系的政治表現,兩項資格審查均不涉及父母失信的問題。
在法治發展較為發達的歐美國家,失信懲戒同樣只針對失信者本人,懲戒措施也以限制高消費為主,并不會牽扯到子女的升學。不過,歐美大學學費高昂,一個學生沒有拿到獎學金,往往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這時,就要考量學生的財產和信用狀況了。
不過,社會對“老賴”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從地方執行層面上,從“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轉變為“父母失信,子女受限”并非沒有可能。為了自身和孩子的前途著想,各位家長還是要珍惜信譽,誠信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