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62.6萬輛,同比增長1.1%,環比下降1.2%。1-5月份累計銷量836.6萬輛,同比增長38.2%。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品牌大類市場份額數據,1-5月中國汽車品牌累計銷量為316.78萬輛,市場占有率為37.9%;主流合資品牌累計銷量為396.80萬輛,市場占有率為 47.4%;豪華品牌累計銷量為123.03萬輛,市場占有率為14.7%。對比來看,三大類品牌中僅主流合資品牌出現下滑,自主品牌和豪華品牌呈現增長。
主流合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在不斷下探。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主流合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50.2%、51.4%、51.1%,基本維持在50%以上,然而今年前五月僅為47.4%。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前五月德系、日系、韓系市場占有率均有所下滑,分別為25.1%、22.9%和2.9%,法系品牌仍然維持在0.3%,美系為9.7%,較2020年增長了0.3%。
反觀自主品牌,2021年1-5月市場占有率為37.9%,較2020年相比增長了2.1%。主流合資下滑與自主品牌增長顯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自主品牌正在不斷侵蝕合資品牌的市場。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的提升,離不開自主頭部車企的積極貢獻。根據中汽協發布的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排行榜來看,上汽、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車企進入榜單前十,這些車企的表現遠高于市場水平。
自主頭部車企能夠實現銷量增長,與產品和技術方面的提升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吉利汽車目前擁有BMA、CMA、SPA、SEA四個架構,基于CMA平臺打造的星瑞(參數|圖片)成為吉利的標桿車型,第三款CMA車型星越L(參數|圖片)預計三季度上市。長安汽車主要是產品和動力系統的更新,近兩年來CS系列的煥新以及UNI系列的加入,使得品牌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在重慶車展上長安汽車還發布的藍鯨iDD混動系統。長城汽車主打多點布局,目前旗下擁有主流SUV品牌哈弗(參數|圖片)、新能源品牌歐拉(參數|圖片)、高端品牌WEY、越野品牌坦克,近年來除了強化哈弗品牌推出第三代哈弗H6(參數|圖片)、哈弗大狗、哈弗初戀等車型外,還推出了主要越野的坦克品牌。此外,類似于比亞迪、一汽等自主品牌在市場上的表現都有目共睹。
不得不承認,當前自主品牌部分技術已經超過了合資品牌,市場份額的回漲就是最好的證明。當前,部分合資產品在終端市場存在不小的優惠空間,而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除了品牌之間的競爭加劇外,還包括自主品牌的倒逼。
當前,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市場的發展趨勢,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不及自主品牌也是市場份額下滑的主要原因。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國內新能源市場主要來自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特斯拉、上汽集團、長城汽車以及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等品牌,而包括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東風日產、東風本田、一汽豐田等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沒有占領市場的優勢。
以大眾品牌為例,今年上半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分別上市交付ID.4CROZZ、ID.4X兩款全新純電SUV,大眾對兩款車型寄予了厚望。今年上汽大眾為ID.4X設定了5萬-6萬輛的銷量目標,這意味著該車型月銷至少將達5000輛左右,不過數據顯示5月份ID.4 CROZZ和ID.4X銷量分別為519輛和1008輛。
此外,長安福特首款純電車型MustangMach-E已于4月正式上市,定價26.5-37.99萬元。長安馬自達將于年內推出首款純電動車馬自達CX-30EV,廣汽三菱也將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廣汽三菱阿圖柯,該車是廣汽埃安與廣汽三菱聯合開發的新能源車型,基于AionV打造而來。可以看到,在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發展趨勢下,車企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無法逆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布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總的來說,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增長,主流合資品牌下滑,側面反映了消費者開始接受中國品牌,在某些技術上,自主品牌確實能夠讓人眼前一亮,這也為中國品牌的持續良性發展奠定堅持基礎。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長安一直在孜孜以求地探索高端產品,走了無數次探索然后又把自己否定了無數次。在傳統領域,簡單地去做BBA是沒有機會的,新技術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的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