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年的立冬節氣,反常的高溫天氣卻持續到了上周末,這幾天寒潮的到來,也讓人感受到了本該屬于秋冬季的寒冷,東北等地的大暴雪也像是秋冬時節被壓抑很久后的情緒宣泄。回顧近來的鋼市表現,半月前萬億國債增發利好帶動下,給黑色產業鏈帶來了一次酣暢的反彈行情,但回歸現實后,近幾日行情又像是到了十字路口,是繼續突破向上,還是高位整理后轉頭向下?走勢似乎又變得躊躇不定之時,8日尾盤黑色系因地產相關利好又出現大幅拉漲,但筆者認為利好房地產與否關鍵在于銷售是否轉暖,目前金融支持只為防范風險,對于短期需求提振影響有限。
繼筆者10月上旬《鐵礦領跌黑色系,鋼價開啟探底之路?》一文邏輯,四季度高爐季節性減產是必然的,兩種減產路徑,一種是限產政策指導下的被動減產,另一種是鋼廠虧損倒逼鋼廠主動減產,顯然前者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窗口,并沒有實現,而是走虧損倒逼鋼廠減產的路線,在無外力影響下,虧損減產邏輯下行情演變速度相對較緩,多空博弈和拉扯時間也比較長,而此時的鋼價也是在市場基本消化完“萬億國債”利好后,市場選擇方向的時間點。
回歸對黑色產業鏈的分析,前期市場主要癥結在于鐵水產量變化。顯然,雖然整個黑色產業鏈目前尚處在上升通道,但鋼廠仍是大面積虧損,247家鋼鐵生產企業最新的盈利率數據僅為16.88%,全年鋼廠盈利率均在65%以下,而本輪行情低于50%盈利率的時間周期超2個月,如此長時間大范圍的虧損,按常理推測鋼廠理應早就選擇減產,但目前的減產速度遠遠未達到市場預期,高爐鐵水產量仍維持高位,且遠高于往年同期。這也直接造就了高價鐵礦繼續上漲,以致于鋼廠生產一噸鋼虧200元的情況下,鐵礦一噸依然能賺七八百。
在行業的集中度較低的市場環境下,指望行業自律簡直變成了奢望,現在鋼廠的邏輯就是大伙都在拼家底,誰先扛不住誰先減產,先熬死一批,產量自然就下去了,換句話說在行業的寒冬,鋼廠也處在生死存亡之際,都想熬過這個行業的寒冬,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想成為第一個倒下的,在這種心態下,行情發展必然是緩慢而又煎熬的。
基于目前市場仍處于上升通道,噸鋼虧損的邊際收縮亦會讓鋼廠看到希望而延遲停減產計劃,這又會引發另一個矛盾點,短期鋼材供給大概率將持續維持高位,這當中也包含谷電利潤增加帶來的電爐產能利用率回升,而四季度需求的季節性下滑將有可能導致鋼材的供需錯配,鋼材庫存的去庫速度和產量邊際變化成為了行情演變的關鍵因素。
市場目光逐步聚焦于成品材的供需表現,不同于前期鐵礦石價格推漲黑色產業鏈價格的邏輯,鐵水產量下降是必然趨勢,只是下降速率是否能超預期,從上文推論來看,沒有一刀切的限產政策影響,鐵水產量大概率是緩降,因此市場交易的焦點也轉移到成品材上來,從近期黑色系期貨表現來看,卷螺期貨的表現顯然變得更強勢和主動,而接下來需求成色將成為關鍵。
從目前需求端表現來看是具備一定韌性的,Mysteel公布的成交量數據來看,近期的成交表現甚至好于“金九銀十”,這除了上漲行情帶動下的投機需求外,較好的天氣條件也助力需求進一步釋放。筆者認為,目前卷螺主力合約為01合約,在本月底前后完成換月,11月份會同步交易現實需求和預期需求,而12月份更多交易預期需求,對于萬億國債而言,年內形成實物工作量的要求下,用鋼需求不管增量多少,至少是做了加法,而近期一系列政策都在圍繞地方政府化債及防范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這對于穩定市場預期將有重要意義,加之冬儲臨近,至少在接下來的2個月內,對預期需求的炒作或將成為行情主線。
對于價格而言,今年的鋼價肯定是“跌透”過的,這不僅體現在噸鋼虧損的絕對值上,同時也體現在虧損持續的時間上,只是原燃料價格還沒“跌透”,原燃料和成材必然在周期演變上存在錯位,未來強弱轉化還會不斷上演。短期來看,鋼價慣性上漲空間仍存,長期來看,原料與成材的強弱分化將更為明顯。由于鋼廠持續虧損,漲價小虧,降價大虧,若遇回調,虧損一旦放大,則繼山西某鋼廠宣布停產放假后,下一個宣布停產放假的鋼廠估計也不會等太久,屆時若出現大范圍停產檢修,原料回調風險將會加大,而成材與原料的強弱分化則將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