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首周,光伏硅片價格創年內最大周跌幅。盡管一季度光伏行業自律減產帶動頭部企業凈利潤環比回暖,但硅片價格再度大跌將影響減產保價效果。
當周,N型硅片價格全面下跌,最大跌幅達13.5%。硅片跌價主要由于搶裝潮結束后需求退坡,電池與組件價格紛紛下跌,且電池5月減產不及預期。
更令市場關注的是,部分型號的硅片價格已低于去年四季度。以N型G12R單晶硅片價格為例,去年12月中旬為1.16元/片,當周為1.12元/片。一個多季度減產保價后,硅片價格幾經波折再度跌回減產前水平。
在負債率攀升、存貨減值風險增加、電池減產不及預期等多重擠壓下,光伏硅片企業正面臨“越生產越虧損”的困局。由于新政策剛剛落地,裝機需求難在短期內提升,業內人士認為,減產執行的有效性是防范價格再跌的關鍵。
硅片價格跌破去年四季度水平
第一財經5月5日刊發的文章提到:一季度光伏主產業鏈企業雖然扭虧,但5~6月的經營預期并不樂觀,“4·30節點”后再跌價需警惕。按照新政策,工商業分布式項目需在4月30日之前完成備案并網,才能鎖定原有補貼或固定電價政策。
節后硅片價格“不出意外”地下跌,但跌幅之大是市場始料未及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5月8日披露的數據顯示,當周硅片市場買賣雙方博弈加劇,價格呈繼續下跌態勢。N型G10L單晶硅片成交均價在1.01元/片,周環比跌幅9.82%;N型G12R單晶硅片成交均價在1.12元/片,周環比跌幅13.85%;N型G12單晶硅片成交均價在1.35元/片,周環比跌幅7.53%。
根據記者梳理硅業分會的硅片報價,去年12月初,硅片價格創下了本輪產能出清以來最低,N型G10L報1.03元/片,N型G12R報1.16元/片,N型G12報1.4元/片,本周部分硅片報價較此前更低。
硅片的上游是硅料、下游是電池與組件,除了硅片本身供需以外,硅料、電池、組件的供需變化也對硅片價格形成重要影響。節后下游終端需求明顯回落是硅片價格大跌的主要原因。而從硅料和電池對硅片的影響來看,電池減產不及預期是主要壓力。
根據Infolink披露的數據,5月份電池片排產預計61.7GW,環比下降9%,當月國內僅有少數電池廠家明確下調排產,多數廠家仍維持較高稼動率(OEE,是衡量生產設備綜合效率的核心指標),電池片減產幅度不及預期。
目前光伏產業主要依靠減產防止價格進一步探底,電池廠商的減產幅度如果不及預期,電池價格繼續下跌,會帶動硅片價格下跌。硅業分會在周評中指出,若后續電池、組件價格繼續下行,硅片市場價格大概率延續下行走勢。但由于硅片價格已跌破部分企業的心理價位,后續下跌空間不會太大。
相比電池,硅料的減產幅度更大。截至4月底,硅料環節面臨的困境仍為高庫存影響,5月我國硅料廠家整體處于降負荷狀態,部分中小廠家提前檢修,infolink預計,5月多晶硅產量將略微下降,來到約9.7萬噸,環比4月產出約10.2萬噸,下降0.5噸。
減產需更有力措施
硅片價格連續下跌,意味著企業“控量保利”的經營策略效果打折扣。不僅如此,經過一個多季度減產保價,雖帶動行業一季度凈利潤環比改善,但5月硅片價格再度破位,暴露出光伏主產業鏈供需平衡的脆弱性。
今年一季度,光伏行業雖有減虧現象,但尚未顯現出完全擺脫產能困境的明顯跡象。Wind數據顯示,光伏主產業鏈(硅料、硅片、電池、組件)21家企業中,有18家的一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一體化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虧損26.1億元;“硅片雙雄”TCL中環(002129.SZ)、隆基綠能(601012.SH)均虧近20億元,并均已連續虧損6個季度;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3家組件廠商虧逾10億元。
在虧損時間拉長的同時,光伏企業的負債率走高。一季度,21家光伏企業的負債水平普遍環比略增,資產負債率的中位數值達73.27%,同比、環比分別上升4.61個百分點、0.52個百分點。硅片頭部企業尚具備規模效應和資金優勢,但愛旭股份(600732.SH)(資產負債率85.97%)等高負債廠商已陷入“生產即失血”的困境。
硅片價格再跌回去年四季度水平,對于持續虧損中的硅片制造商來說,現金流壓力更難熬。以N型G12R為例,即便1.35元/片的價格也只能覆蓋頭部廠商約80%的成本,中小廠商的覆蓋程度更低。在此背景下,光伏硅片廠商半年報的存貨跌價損失或會進一步拖累凈利潤。
硅片價格如何才能止跌?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多名業內人士看來,減產執行力度、制造成本透明化需要進一步明確。
“新政策下5~6月大概率是需求的陣痛期,終端需求要等待6月集中式項目啟動才有望改善。需求較弱的階段,產業鏈價格穩定更依賴自律減產,但如果減產沒有強約束的話,執行有效性就會打折扣,導致供給端出清速度低于預期。”某光伏企業人士對記者說,“售價低于成本,企業則虧損。如果行業能進一步把企業制造成本透明化,將成本對標售價,那么減產保價需要的力度也會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