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因資源枯竭而關閉的中國稀有金屬礦業搖籃的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區,經過50多年的開采遺留下來的300多萬噸尾礦現成了炙手可熱的“金礦”。7月9日在可可托海礦區,2003年破產04年重組成...
因資源枯竭而關閉的中國稀有金屬礦業搖籃的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區,經過50多年的開采遺留下來的300多萬噸尾礦現成了炙手可熱的“金礦”。
7月9日在可可托海礦區,2003年破產04年重組成立的新疆有色工業(集團)稀有金屬公司的總經理何建璋興致勃勃地向我們講述了他們是如何在尾礦中“淘金”的!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采的可可托海三號礦,是偉晶巖脈礦坑。盛產著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一百四十多種有用礦物中的八十六種礦,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 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其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為世界罕見,與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貝爾尼克湖礦齊名,是 全球地質界公認的“天然地質博物館”。中蘇關系緊張期間,可可托海三號礦的礦石承擔了中國償還給前蘇聯債務的三分之一,并為中國“兩彈一星”工程做出了重 要貢獻。
但是到了2002年該礦坑除了四周堆砌成山的尾礦石以外基本上已面臨資源枯竭,當年為開發礦產應運而生的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物局此時也到了關閉破產的境地。
為了將國家寶貴而有限的礦產資源進行最大化開發利用,04年新重組成立的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公司開始積極在尾礦上“做文章”,利用尾礦中的伴生資源生產碳化硅產品和微晶玻璃,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又實現了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
可可托海三號礦脈雖然鋰礦資源枯竭,但伴生的大量優質石英石資源是生產碳化硅產品的原料。可可托海稀有金屬有限公司利用這一資源,開發生產碳 化硅產品,并計劃將碳化硅產品的生產規模從每年6000噸擴建至每年3萬噸,同時,發展碳化硅的制粒、制粉、壓板產業,增加經濟效益,使現有的礦產資源在 最大限度上得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