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在沙縣召開的福建省硅產業(三明)專場對接會上,年產8000噸無機粉體改性助劑、年產1.5萬噸礦物二氧化鈦復合粉體、年產5000噸納米二氧化硅等三個項目相繼簽約,總投資1.6億...
近日,在沙縣召開的福建省硅產業(三明)專場對接會上,年產8000噸無機粉體改性助劑、年產1.5萬噸礦物二氧化鈦復合粉體、年產5000噸納米二氧化硅等三個項目相繼簽約,總投資1.6億元。更可喜的是,此次硅產業對接會還簽約了校企合作新材料產業基地、二氧化硅微粒調控與表面改性技術等4項產學研合作項目,為沙縣硅化工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合作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硅產業是沙縣發展速度較快的新興產業。沙縣擁有豐富的高品位石英礦資源,取得采礦權的礦區面積6平方公里,探明石英礦儲量3000萬噸以上,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9.5%。1997年,沙縣創辦了第一家以采選、加工石英礦為主的生產經營性企業——競成實業有限公司,企業依法取得采礦權的石英礦儲量達萬噸,精制石英砂(粉)年生產能力20萬噸,是國內最大的石英礦選礦企業之一,占福建省石英礦產品市場的80%。
石英礦產業的開發,使沙縣縣委、縣政府決策者意識到,應該利用沙縣境內石英砂礦儲備大、品位高的優勢,尋找一個后勁更足、潛力更大、科技含量更高的新興支柱產業,吸引一批新型產業向沙縣聚集,打造一個全國領先的硅化工產業基地。2005年起,沙縣著手打造硅化工產業集群,制定出臺了財政獎勵、土地使用、收費減免、投資服務等優惠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吸引了涵蓋原材料開采、原料倉儲、提煉合成、下游產品開發等7家硅化工企業入駐,形成特色硅產業集群雛形。
為實現硅產業的升級,2010年,由縣政府牽頭,投資110余萬元,搭建了硅產業科技創新平臺,下設研發實驗室、理化檢驗室和中試車間,兼具研發與檢測功能,能為沙縣的硅化工企業提供原材料、中間產物和最終產品的質量監測和分析,同時,也能對企業技改提升和新產品開發提供基礎數據與技術支持。通過這個科技創新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讓企業花小錢就能享受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沙縣硅產業的升級。目前,沙縣硅化工中心實驗室已與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確定了首批8個研發課題。由中心實驗室牽線搭橋,金沙、匯豐等硅化工企業也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2個、實用新型專利3個。
據了解,目前,沙縣有硅化工企業11家,年可生產石英砂10萬噸、硅酸鈉12萬噸、白炭黑14.5萬噸。2010年,沙縣硅產品企業產值達到8億元以上,上繳稅收超過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