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二砂文創園,樹影婆娑、熱烈蓬勃。漫步其間,老工廠的建筑風骨猶在,又與新的景觀水乳相融,擁有了既古典又摩登,既蘊藉又時尚的別具一格之美。
二砂文創園集藝術、創意、時尚等于一體
二砂老廠區轉變二砂文創園,是鄭州城市推進有機更新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鄭州堅持把推進高質量城市更新行動作為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大要求的關鍵舉措,擺在穩投資、擴內需、增福祉重要位置,以城市更新發力新經濟、聚合新功能,持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既提升居住品質和公共服務,又留住了歷史印跡,增添了文化活力。
老廠房更新重生
位于中原區華山路78號的第二砂輪廠始建于1956年,被市民親切地稱為“二砂”。《二砂廠志》記載,二砂廠房、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均按照民主德國標準要求設計。建成后的二砂廠區東西長1356米,南北寬734米,面積約1平方公里,生產區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工廠由6個生產車間、兩個輔助車間和兩個動力車間組成,為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各棟廠房之間有架空廊道相連,使整個廠區形成一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的整體。
如今的二砂文創園,舊廠房的工業風格建筑主體完好,園區富有工業氣息,集藝術、創意、時尚等于一體,引得市民爭先前去一睹芳容。
芝麻街1958雙創園創意雕塑
無獨有偶,鄭煤機(12.300, 0.08, 0.65%)的老廠房也在“蝶變”。芝麻街1958雙創園項目地處鄭煤機工廠原址,該項目以保護優先、區域聯動、功能復合、開發適度、特色凸顯為更新策略,將園區打造為以科創+總部為核心產業內容,以融合+發展為產業發展形態的創新型雙創融合產業園區。
更新后的園區,依舊保留了古樸的蘇式建筑、鋼鐵式樣的導向路標、記錄煤炭生產場景的浮繪墻、道路兩側的法國梧桐等,將工業文化、老廠房、商業街區等融合發展,成為城市工業文化的地標。
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目前,芝麻街雙創園項目一期已改造完成,二期將持續加大投入,通過更新改造,讓園區煥發城市活力和創造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七大方面賦能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近日出臺的《鄭州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試行)》,明確從七大方面著手推動城市有機更新。
以危舊房屋、老舊小區、城中村等為更新對象,實施提升居住品質的項目。尊重居民意愿,通過完善配套設施、消除安全隱患、提升管理水平,為居民打造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以老舊廠房、倉儲、市場、樓宇、產業園區等低效或者閑置用地、建(構)筑物為更新對象,實施盤活低效資源類城市更新項目。以老舊廠區、老舊市場等為重點,以盤活利用“閑置土地、城鎮低效用地”為主攻方向,充分激發存量資源潛能。
以老舊街區、歷史文化街區、標志性建(構)筑物等為更新對象,實施城市風貌提升類更新項目。保留鄭州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妥善處理好保留城市記憶和彰顯城市風范之間的關系,堅持以文化促產業、創品牌,推動文化與新興產業緊密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街、旅游休閑街區等魅力街區,彰顯傳統街巷文化魅力。
以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城市交通體系、智慧城市建設等為更新對象,實施提升城市功能的項目。促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居住社區延伸,構建“軌道+公交+慢行”的綠色交通體系,逐步打造智慧城市……著力補齊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加強對現有設施的更新升級,不斷優化城市路網結構,推動數字技術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的應用。
以綠色空間、濱河空間、生態廊道等為更新對象,實施提升生態環境品質的項目。推進老舊公園提質改造,新建一批公園綠地,增加道路附屬綠地,利用邊角地、廢棄地、閑置地等建設“口袋公園”“袖珍公園”等休閑場地,深入開展生態廊道系統性、連通性建設,全面提升生態廊道品質。
以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等為更新目標,實施提升城市韌性的項目。
鼓勵統籌區域內多種類型項目,實施片區更新。
加大力度推動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舉措,也是不斷提高城市競爭力、彰顯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的有效途徑。據了解,今年,鄭州將持續加大城市更新工作力度,圍繞做好城市更新這篇“大文章”,實現城市品質“大提升”、產業布局“大優化”、居住環境“大改善”、歷史文脈“再延續”,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該局以項目為抓手,建立了“三庫一單”(“三庫”即城市更新項目庫、城市更新儲備項目庫、城市更新種子項目庫,“一單”即城市更新項目推進任務清單)的系統化項目管理模式,督導各區加大項目挖掘力度,提前介入幫助項目做好前期策劃,加快項目實施。
據悉,目前全市共有幾百個城市更新項目,從項目類型來看,包括居住品質提升類、功能提升類、風貌提升類、生態提升類、韌性提升類、盤活低效資源類等城市更新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