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初冬的早晨為大地平添了幾許寒意,電冶人像往常一樣坐上廠用班車駛向工作場地,開始了一天繁忙而緊張的工作。冶煉工段是明珠電冶公司二分廠龍頭部隊,現有職工78人,是分廠最艱苦的工作崗位,...
初冬的早晨為大地平添了幾許寒意,電冶人像往常一樣坐上廠用班車駛向工作場地,開始了一天繁忙而緊張的工作。冶煉工段是明珠電冶公司二分廠龍頭部隊,現有職工78人,是分廠最艱苦的工作崗位,不僅累且在夏季還要忍受高溫烘烤,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常讓一些年輕人望而卻步,可就是這樣的一個環境,也沒有被這幫血氣方剛的小伙所嚇倒。
曾任爐前工的劉偉強從進廠開始便堅守在這個艱苦的崗位上,剛進廠時,他時常向返聘師傅請教,認真學習爐前操作知識,積極參加各種技術學習,能夠熟練掌握配比、何時下料、何時操作進行補料等爐前基本功,很快成長為爐前生產骨干,并提拔為分廠副主任,工作之余,他還把自己所學的、所知道的爐前技術一絲不茍的傳教于其它班員,使許多爐前工迅速掌握冶煉剛玉工作技巧。
然而,金屬冶煉熱處理在冶金行業非常危險,因此,冶煉時常要結合生產實際認真開展自查活動,強化安全、生產環節管理,發現隱患及時排除,以確保冶煉生產工作順利平穩運行。記得一號爐增熔試運行的時候,有一天剛接班,段長正在交接,突然正在使用的電極不知道什么原因掉在爐內,如不及時處理,將會給生產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并間接造成原材經濟損失,燒連的電極接頭拆除非常困難,需要站在高溫爐上面進行拆除,爐內溫度高達1800度,頂端余溫也將近1500度左右,俗話說煉鋼先煉人真的一點不假,工人師傅們就是靠著一股拼勁,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及早接好電極恢復生產,盡量減少損失,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時間就是無聲的命令,大家全然不顧爐內高溫,毅然進行作業,最后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終于將電極重新接上恢復了生產,再看看他們的臉上身上掛滿了灰塵,一個個黑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的電冶人個個都是好樣的,團隊的學習,產生了巨大的生產力,火紅的剛玉告訴我們,電冶人會邁著成功的大步走向冶煉行業首領。
(明珠電冶通訊員:常效娜)